文逸首页 小文论坛 文逸博客 精华文章
 首页 | 新闻 | 论坛 | 博客 | 专题 | FTP | 金融 | 微博 | 图库 | MyHome | 搜索 | 登陆 | 注册 | 帮助 | 设为首页  ·在线人数: 396

发表新帖 我的主页  用户登陆 返回上页 收藏本帖 文友爬行榜

标题:[原创]期货可居
[作者] wonyen [发表时间] 2009/10/19 13:05:37  [回复] 9  [点击] 3028

 [作者] wonyen   [头衔] 站长  [经验] 6019015  [等级] 大主帅   [发帖] 2789   [回帖] 1777  [登陆] 2387
[发表时间] 2009/10/19 13:05:37  [楼主]
标题: [原创]期货可居
 
第一章 开宗明义 关于期货的概念与定义


§引言•乾

    乾,元亨利贞。乾之四德,表明了其作为天道的本质所在:乾之为始,为生也。天道自然,元亨利贞、春夏秋冬,生生不息、周而复始,变化日新、永葆生机。其自然而然也,是为天道。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君子进德修业。本书名为《期货可居》,首先就得先解释何为期货。因此第一章我们的工作是详细阐明期货二字的概念,并进而重新对其赋予定义。而从概念到定义,我们可以实现从抽象到具象、然后再回到抽象的认识过程。这个认识过程在西方哲学中属于否定之否定的辨证法,而在我们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就是易经里头阴阳交变、相辅相成的道理。
我国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说参禅有三境界:“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什么是期货


--期货的官方定义

期货(futures),顾名思义,它相对于现货而言,是由交易双方共同约定在确定的将来时间按确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的资产形式。期货大致可分为商品期货与金融期货两大类型。前者又可分为农产品期货(如大豆、玉米、小麦)与工业品期货(如原油、铜、天胶),后者则可分为金融资产期货(如股票期货、外汇期货、债券期货)和金融指标期货(如股票指数期货、汇率期货、债券利率期货)。
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期货”这个概念就是对于以上资产形式的抽象与概括。而“资产形式”就是人们对这种“在确定的将来时间按确定的价格”的交易物品的最基本认识单元。“在确定的将来时间按确定的价格”、可“购买或出售”、“相对于现货而言”、“由交易双方共同约定”属于期货的内涵;各种各样的农产品期货、工业品期货、金融资产期货及金融指标期货则属于期货的外延。
为了尽量更清晰地进行阐释及表述,从下文开始,我们在对每一个概念试图理解和解释时还将经常使用内涵与外延这一对逻辑学的术语。

--期货合约

期货一词在很多时候都被用来作为“期货合约”的代称,以至于有不少人认为期货的概念就是期货合约,而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本着“格物致知”的理念,要强调说明这种表述是不够准确的,因为,“期货”与“期货合约”是有区别的。期货合约(futures contract)的官方定义是:由交易所设计,经国家监管机构审批上市的标准化合约。期货合约的持有者可借交收现货或进行对冲交易来履行或解除合约义务。因此,期货合约的性质是买卖双方建立某种标的的协议关系。而期货的实质却是一种资产形式,可以是商品实物(商品期货),也可以是金融资产或金融指标(金融期货)。可以说,“期货合约”与“期货”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如同形式与内容,互为表里;前者是后者的表现形式,后者为前者的标的物,一者为标,一者为本。弄清楚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于我们后续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期货领域的其他概念是很有帮助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前提。
语言与文字,作为人类社会表情达意的载体,有时也会发生误传错解的尴尬。但是,这样的尴尬,其实非关言辞本身。古人说得很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是载舟的水还是覆舟的水,端看人的理解与应用。再如火,能取暖亦能伤人,无论是取暖的火还是伤人的火,火都是客观的、不变的。同理,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是恰到好处还是辞不达意,关键是在于运用的人如何运用,理解的人如何理解。用语言学的话说就是:能指与所指的区别与联系。比方说,“做股票”与“买股票”人们都会当作是同一个意思,因为,不管是理解为“操作股票”还是“买卖股票”,都是指进行着股票交易,而其最核心的名词——能指“股票”——其所指始终都是一种作为股权凭证的有价证券。但是对于“做期货”与“买期货”这样两个大体同样意为进行期货交易的动宾表述方式而言,宾语“期货”二字的所指有所差别:后者是直接的“期货合约”,而前者则是“期货交易”的缩略。

--期货交易

所谓期货交易(futures trade),即是指对期货合约进行的买卖交易。如同前文描述的期货与期货合约之间的关系,期货合约是作为期货交易的对象与客体。最早的期货交易是从现货远期(forward trade)交易发展而来,而与远期交易不同的是在于两者的客体——期货合约与远期合约(forward contract)——之间的差异性。远期交易一般是在场外(OTC)进行,这决定了远期合约与期货合约不同之处在于它并非标准化的合约。而由非标准化合约发展变化为标准化合约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就好像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与关系准则由道德阶段发展到法制阶段一样,而这二者依然可以同时并存。
上文我们提到期货合约的定义时说过它是一种标准化合约,而如何才是标准化合约呢?比照期货的内涵,我们不难明白,标准化合约就是指那些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个确定的时间和确定的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商品或金融资产的合约形式。标准化合约在期货交易所上市,以供投资者进行自由买卖交易——“买(卖)期货”,而这样的行为就是期货交易——“做期货”。人们对于模糊概念相近的两个词语或两种表述向来有着十分宽容的态度,并且像“讲道理”、“拜神佛”那样在从口头到实践的诸多场合进行着广泛应用。古往今来,皆复如是。
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


   
§期货为什么会存在

      回归正题,我们继续探讨期货存在的原由。
期货,作为一个相对于“现货”而言的概念以至实务,其出现与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有着必然的联系,而作为至今长期存在的原因则可多方涵盖到细至人性心理层面的基本诉求,和远至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演进。

--期货的发展历史及与货币的渊源

      最开始的时候,人类社会进行的是物物交易,随后出现贝类等原始的货币雏形,再后来白银、黄金成为了长期稳定的商品交换的优质媒介,可以说,在纸币出现之前,人们都是以现货来作为一般等价物。而我们知道,期货交易是在现货远期交易——1570年开设于伦敦的世界第一家商品远期合同交易所英国皇家交易所——出现之后逐渐演变产生的。无独有偶,就世界范围内而言比较正式的纸币发行也是始源于1694年创立的英格兰银行“银单”。从那以后,纸币作为完美具备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双重属性的货币符号,沟通了各国人民的商业往来,也不断促进着世界经济的向前发展。
再返回来看一下期货自身的演进细节:最初的现货远期交易,是双方口头承诺在某一时间交收一定数量的商品;后来随着交易范围的扩大,口头承诺逐渐被买卖契约代替;这种契约行为日益复杂化,需要有中间人担保,以便监督买卖双方按期交货和付款,于是远期交易所应运而生;1848年,82位谷物交易商在美国最大谷物集散地芝加哥组建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它如今与CME合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衍生交易所);1865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推出了一种被称为“期货合约”的标准化协议,取代原先沿用的远期合同,并逐步完善了保证金制度,于是一个专门买卖标准化合约的期货市场形成了;如今,全球各地的期货市场每天交易着从商品期货到金融期货的数十个品种,期货成为深受投资者喜爱并广泛选择的一种金融理财工具。而这个市场也更进一步适应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融入了历史前进的浪潮之中。
      从上可以发现,货币的发展过程与现货到期货的演进有着十分巧妙的相似。其实,缘由很简单,无论是货币从实物走向纸币还是期货的最终诞生,都是人们为经济往来而创造并推行的行为准则的一次又一次符号化、抽象化,都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种进步。列夫•托尔斯泰说:“思想上的努力,正如可以长出大树的种子一般,在眼睛里是看不见的。但,人类社会生活的明显的变化正发生于其中”。因此,如果说期货与货币的演进历史之间的关联属于一种偶然性的话,那么,整个人类社会的内在前进诉求就是期货产生并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人性是期货存在的核心基础

期货,从字面上来看,属于是“预期中的货物”,它作为一种“期望”、“期待”存在于人们非当下的想象空间。结合上文分析,我们可以从上层建筑的角度(这里只指“意识形态”)对期货的产生做一个阶段性的描述:当人类的思想由着眼于眼前的一切延伸到期待将来的可能性之时,于是世间的现货衍生出了期货。期货的每一次发展变化背后都是人类思想的前进。而思想以心性为基础、为核心,因此,与其说人类思想推动了期货的产生和发展,毋宁说人类的心性——人性——奠定了期货之所以存在的核心基础。
人类一般共通的那种决定人类行为准则的本性,或者天性,此之谓人性。首先,它区别于其他物性,包含着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属性,即加入社会范畴的人类本性。与其他生物不同,人类除了保持个性的生命存在及繁衍这个共性之外,还有以非自身存在为目的、以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为旨归等特征。比如科学研究、慈善活动,或者纯粹的文学艺术创作。根据古往今来的许多学者总结,人性大体包含有善良、正直、勇敢、慈爱、无私等多种优点属性及邪恶、狡诈、怯懦、仇恨、自私等多种弱点属性这两组外延(请注意,这些都只是属于人性的外延而非内涵)。由此,不难得出人性的第二个重要特征:人类的这种天生的思想意识决定了人类本身或善或恶的行为,亦即人性决定人类行为准则。而期货制度这种人类自己创造的“游戏规则”,正是架设在信任、期待与合作的良性思想基础之上。
信任,是这整个良性基础的关键体现。“信念,是一切行动的原动力”,从口头承诺到契约合同再到标准合约,一路都是人类这个优质人性在背后推动——就如同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也一如人类历史前进的轨迹。而在这种共性的信任基础上添加一个期待的想象个性,期货也就应运而生了。当然,这个第二层面上的人性属优属劣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不同前提与环境之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正确而合理的想象属于人性的优点,它表现为人们对未来可实现的相对可靠的种种期望;错误或不合理的想象则属于人性的弱点,它表现为另外其他种种相对不可靠的幻想、空想。期货市场上的投机风险在不同的投资者心理上的不同投射及其相应不同的影响结果即是明证。但不管是勇敢与谨慎、还是恐惧与贪婪(关于这点,后文将有更详细阐释),这些都如同于硬币的双面共同组成了硬币、白天与黑夜共同组成了时光一样,相对相待、相辅相成地构筑了期货之存在。期货之存在是为规避未来不确定性的风险,而未来的不确定性又反过来影响期货风险之变数;或换言之,人性的期待既是期货存在的充分条件,又是构成期货发展变化的一个必要因素。就好比如海风之于海浪,没有海风的吹动,海水不会波动成浪。不过,海风是且仅是海浪翻卷变化的一个必要因素,影响后者的还有大海内外的诸多变数。也正因为如此,人们需要更进一步密切的合作,以确保期货可以始终得以健康的存在,及保持良性的发展循环。

--期货还将继续发展下去

   “仰观兮辰象,日月兮运周;俯视兮河海,百川兮东流”。世间万物,运转不息,此起彼伏,生生不息。举凡自然界里的各种动物、植物,再到人类社会的思想文化、政治经济体制,莫不出乎此永恒运动之规律。期货制度,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产物,亦脱不出这条规律的引导与影响。
惯性定律无须多做解释,大家也都大概了解它在物理世界的作用;进化论的道理同样显见,整个大自然的生物几乎都是明证。而我们这里重点要阐述的是: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规律也适用于意识形态的期货理论及实务。我们认为,世间万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它们既在一定的程度上相互独立,又在相对的概念中相互联系;一言以蔽之,即对立又统一的辨证关系。这种所谓辨证关系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的两个内涵属性——对立与统一——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而这二者之间相互转化的可能性又是根源于万物恒动之规律。物理学中貌似复杂的相对论与质能守恒定律,其实也就是这个恒动规律的直观体现。因此,当我们用这种“格物致知”的方法来看待世间万物之时,就可以大抵做到如《尚书•盘庚》所说的“予若观火”那般清晰、透彻。譬如火之燃与熄之间、旺与衰之间,潮水之起与落之间、急与缓之间,乃至花开与花谢之间、云卷与云舒之间、月圆与月缺之间、白天与黑夜之间的一切变化关系,在我们的眼里都可以洞若观火、明察秋毫。“明辨之、笃行之”,知行合一,再由实践来印证、升华认知,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恒动、辨证发展之佳例。于是,数学与混沌学中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连锁反应,其实也只不过基于这个发展规律上的一个简单的“蝴蝶效应”——就如同我们的“潮水效应”、“月圆效应”等等那样十分自然的存在;而看似简单的圆周长与圆半径比例(圆周率)则其实是一个永远无法算尽的无理数。更进一步去看这种无理无尽与有理有尽两者的关系,前者属于绝对的运动,后者属于相对的静止——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而相对静止当中又孕育着更深一层的绝对运动——这一正一反的两种对立属性辨证统一于世间恒动规律。做一个简单的推理:如果说随机漫步是经济活动中的一种绝对,那么大数定律则属于这些随机活动累加之中所包含的相对有序。同理,历史的偶然性中包含着必然性。如果把历史比喻为一辆永远驶动的车,绝对运动的动能就是通过与相对静止的摩擦力完美结合,再转化成为一轮又一轮的动能。人类思想的演进也是一个绝对的偶然肯定与相对的必然否定相辅相成再到新的一个否定之否定的曲折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用比较简洁、也比较诗意的语言来具象地形容,即是:鸟儿偶尔的振翅借助始终流动的清风遨游于天空;思想的双翼便在动静两极之间不断取得平衡的力量。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逐利是商品经济社会中人们的一个必然属性。只要有社会分工就会有商品交换,商品交换的本质是人类互信互利的合作;只要这个利益往来的机制始终存在,期货制度也就会一直存在并发展下去。整个期货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其实就是商品交换从实物到合约化、概念化的发展过程。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是恒动规律的一个体现,而人类的分工与合作正如一对辨证统一的两极,分工造就了合作的前提,于是有了各种不同的期货合约;而合作又提升了分工的效率,期货合约的买卖交易在不断优化着社会资源的配置。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平衡,确保了整个期货市场的持续发展与不断进步。



§自己给期货下一个定义

--独开一宗

当我们对期货的来龙去脉有了总体的认识之后,一个比较系统、清晰的理论框架便在我们的脑海中油然而生了。关于期货的概念乃至核心要义,我们都可以从具象或抽象的角度进行准确的把握,换句话说,大抵可达到真正透彻理解期货这一特定事物的思想境界。这种境界的认知是由表及里、标本兼通的,就好像前文所分析花开花谢、月圆月缺的成因那样,透过表面现象看到本质并返过来理解现象之存在。我们知道,人类拥有一种自我认识、自我思考的本质属性——或许自然界的其它生命、甚至大自然本身也具备此能力——这点令人类作为精神实体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了自身思想的一部分。生命的延续,也是思想的延续;思想有如天地自然,生生不息。“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所谓真理,就是思想对世间万物(比如期货)的准确认知,亦即“格物致知”:将一切存在的事物归结到各自相应的概念。而这,也就是人类思想的永恒使命,同时也是整个逻辑学的核心。
在逻辑学中,概念是存在的本质,表象是概念的外化。正所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外形内质,质为本而形为末,因此,能否准确区分不同事物的概念就成了判断或检验认知水平的一种标准。同时,与之相对应的,对同一个事物概念的表达层次也就成为权衡思想(或智慧)境界的尺度。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论及治学经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意即把握住了主要方向,且树立了淡定的勇气,按《大学》的话说就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第二种境界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则属立志之后的奋斗,致力行动的过程,近似于“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第三种境界是我们重点要说明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功到事成,“虑而后能得”。最终的“得”与“成”,看似一切水到渠成,是在经历前两个阶段之后的必然结果,其实正如历史的前进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堆加一样,事业或学问的进境也绝非简单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诚然,因果定律是世间永恒的根本法则,但一切遵循因果循环的天道自然实则都是包含着偶然的必然。佛家“戒、定、慧”中的从“定”到“慧”,无论是顿悟还是渐悟,都需真实悟透禅机、彻底明了自性,方为“直指人心”,方能“结果自然成”。而历史上的达摩大师即是明白了佛理的本质,悟得大智慧,于是东渡中土、始创禅宗。
“宗,本也”,所指即是一种思想的根本、源始或主旨。正如禅的思想发源自达摩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一样,期货的主旨或本质(包含其概念的能指与所指)在经过我们上述详细推演、阐释之后,它的真面目顿时就好像陶渊明所描述的世外桃源般“别有洞天”、“豁然开朗”了——有趣的是,与此同时发生的也有我们整个思想、认识论乃至世界观的“别开生面”。单就期货的角度而言,人性期货即是我们得出的根本性的观点,我们认为,期货的本质就是人性,其存在形式与世间万物一样都属于辨证变化关系。而具备了本体论与方法论的完整期货理论体系,也就标志着我们的独家“人性期货”流派正式宣告创立起来了。本书后续将重点探讨的也是此宗。

--确立自己的见解
  
既“开宗”,便须“明义”。我们既然将期货与人性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做一个独创性的理论体系,就说明了我们的思想拥有了自己的见解,此后要做的就是把它的道理明确表达并树立起来。“义,理也”,所谓开宗明义,即是如此。
所谓自我见解,与一般心理学中所称的自我主观意识有所区别。后者指的是“自我”的主体感受及相应的直觉意识,属于感性的范畴;而自我见解更多的是一种逻辑思维与综合判断,属于理性的概念。而这两者都属于人性的本质,一则心、一则思,自我意识的心是内在的,自我见解的思是对外的,它们作为思想(广义的)这一人性最核心本质的一体双面的两个组成部分,相辅相成、辩证共存,进而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一节中我们所谈自我见解的概念侧重于抽象的、形而上的理性思辩,亦即狭义的思想。
假如把我们的思想比作一面镜子,那么,我们就是通过观照镜中映射的事物来认识这个世界;同时,正如湖水的澄净与否决定是否可以照见天上明月一样,思想之镜的洁净程度也决定了所映射事物的清晰程度。因此,我们要想清楚、准确地认识和理解一切事物,就须尽量令自己的思想——思辩后确立的见解——如镜子、如清水般洁净澄澈。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这样的思维方式本身也是我们的一种见解。
下文中我们的期货见解,即是按此思维方式来建构。


分享到:

青青翠竹,无非正道;郁郁黄花,尽是真情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wonyen重新编辑 2009/10/25 9:36:57

 [作者]wonyen [头衔]站长 [经验]6019015 [等级]大主帅  [发帖]2789  [回帖]1777 [登陆]2387
[发表时间]2009/10/19 13:06:57 [1楼]
--让期货的定义重生

20世纪最伟大的语言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坚信,“一大团哲学的云雾凝结为一滴语法”,语言是哲学的本质所在,语言是整个世界的逻辑形式。这是因为,哲学所追求的真理(或正道)就是对世界的准确认知,而语言正是人类用来描述和表达世间一切事物的根本工具。而且,语言对世界的逻辑表述是一种灵活的辨证关系,既有静态的如镜射般的客观反映,亦有动态的智能的主观反应——比如我这句话本身即是力求做到动静结合、“通透活络”地表达我此时此刻活跃变化逐步推进的思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用澄净的活水来表征语言最是贴切不过。
“凡不可说,应当沉默”。譬如流水,动中有静。当我们的思维对“期货”这个事物的理解与剖析达到了最基本的要素层面——人性——之时,思维的流水便获得了一种相对静止的境界,此时也正是我们的观点、见解形成之机。正如开花、结果的瞬间,都是源源不绝的生命涌动过程中所包含的短暂静止,它非动非静,即动即静,难以简单的、直接的、纯粹的逻辑来论断或表达,它是生命发展到一定(“一定”一词都不够准确,换“特定”等亦然)阶段,自然而然的一种存在状态。深受卡尔·波普开放社会理念影响的索罗斯认为,我们对这世界的所有看法都是不完整、甚至扭曲的,他延续了波普关于人类认知“只能在不断批判的过程中接近真理,在那过程中一切判断都只是暂时有效”的观点,并进而形成了自己的反射哲学,这位作为当今世上最杰出投资大师之一的哲学家通过其在金融市场的卓越成就证明了其认识理论的正确,也间接昭示着经济运行的隐性规律乃至整个事物发展变化的大致原貌。而所谓的反射理论其实与我们上文灵动镜射的辨证见解乃属于同工之异曲。
茧破化蝶形,落红化春泥,天地自然永远生生不息,只不过变化着种种外部的表象。其核心本质即生命的维持与延续也就是其表象变化的存在意义。思想的认知过程、语言的表述过程、乃至一个个特定词语的定义过程,亦复如是。因此,分析、解构期货二字的含义本身从来都不是我们的目的,这个从字面到人性的认知过程所要导向的逻辑结果是:重构“期货”一词所镜射的真实客观世界,令“期货”这个概念的定义获得重生。行文至此,我们的阶段性理论成果——期货仍然是相对于现货的未来资产形式(山依然是山、水依然是水),同时期货的形式与价值因人性而辨证变化——期货是由人性预期所辨证镜射之未来资产。此时的期货与我们之间不再是彼此孤立的对象,经过我们自身见解观照出来的期货就是属于我们的期货。然而,知见的流水并非到此即停,期货的理论与实务将继续发展下去。
南方到处可见的榕树经常结满果子,果子成熟后会被风吹落地,其中有不少会成为种子,雨水滋润会有部分发芽长大、长成新的树苗。在可预期的将来,树苗又将变成榕树。或许,这就是大自然自己的期货。
 


青青翠竹,无非正道;郁郁黄花,尽是真情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wonyen 2009/10/27 0:08:40

1 条回复; 10 条/页;  1 / 1     第   ↑到页首
您未登陆,发帖前请填写: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回复: [原创]期货可居
排版
粗体斜体下划线居中飞翔文字移动文字发光文字阴影文字插入超级链接插入网页插入下载地址插入Email地址插入图片插入Flash插入RealPlay文件插入Media文件插入QuickTime影片插入背景音乐插入代码插入引用
插入表情:表情符号   使用帮助
内容 (8000字以内)
 
  关闭窗口  
[论坛列表]

小文诊所 创业经验
金融创新 家庭理财
居家旅行 国内资源
职业生活 配置应用
饮食文化 实盘记录
温情一刻 国外资源
法律频道 红旗社区
妇幼天地 商标标准
站务处理 蓝总看盘
奖励认证 开源软件
故障咨询 求助中心
公益活动 手机软件
网络经济 文史研究
期货专版 代理试用
网页制作 人才交流
分类广告 房产观澜
体育资讯 雅瑟风流
初学园地 美术贴图
股海风云 听风茶轩
管理学院

[今日热帖]

关于文逸 | 小文论坛 | 文逸博客 | 文逸金融 | 精华文章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WWW.WONYEN.NET 2003 - 2021  闽ICP备09016518号-16   本站最高 10508 人同时在线,发生时间 2005-5-17 5:09:15 
 文逸科技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