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逸首页 小文论坛 文逸博客 精华文章
 首页 | 新闻 | 论坛 | 博客 | 专题 | FTP | 金融 | 微博 | 图库 | MyHome | 搜索 | 登陆 | 注册 | 帮助 | 设为首页  ·在线人数: 1385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5B%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5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 专栏 > 浅析《文心雕龙》的理论框架
  专题列表
                           ■ %5B%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5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 专栏

·[民生]低碳经济
·[自然]生命之水
·[文学]文心雕龙
·[道德]二十四孝
·[时事]警钟长鸣
标题:浅析《文心雕龙》的理论框架
作者:wonyen 来源:郁郁黄花 阅读:5839 加入日期:2005/5/18 12:36:47
[摘要]

贯穿整部《文心雕龙》始末的唯心、唯美文学理论是和刘勰朴素的古典唯心主义思想在文学世界中的完美体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而这为情而作之文,又必须尽量依据圣人的经典来进行恰当、规范的创作。

   为了能够创作出反映“道心惟微”的优美文章,刘勰创立了一整套具体的“论文叙笔”的方法和“剖情析采”的标准。刘勰以其渊博的见闻和深刻的研究,通过对古往今来的众多文学创作者进行严格而又中肯的分析比较,形成了包括文情、文采、文理、文法在内的行文规则。

 

[正文]

(一)依圣沿道

 “《周书》论辞,贵乎体要;尼父陈训,恶乎异端。辞训之奥,宜体于要。于是搦笔和墨,乃始论文”,刘勰在《序志》篇中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创作《文心雕龙》的初衷,乃是为了阐述和发扬文圣孔夫子及其经论的微言大义。

  而刘勰的《文心雕龙》有别于其他文学工作者论“文”的地方,就在于他本着“述先哲之诰”的目的,通过对历史上纷繁芜杂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振叶寻根”、“观澜索源”(《序志》)的深入探讨和比较分析,系统地建立了一整套剖情析采的文学理论,并且合理地回答了文学与现实之间(也包括通与变)的辨证关系。

  刘勰与其《文心雕龙》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优秀的理论成绩与文史价值,从根本上讲,应该是归功于他的“本乎道”与“师乎圣”。“师乎圣”,所以他虔诚地秉承夫子文章“陶铸性情”之功,六经辞义“鉴周日月”之妙;“本乎道”,所以他执着地推崇宇宙万物“道心惟微”之美,人间文明“雕琢性情”之德。“本乎道”,所以他能以天地道心的玄妙来阐释性情文章的优美;“师乎圣”,所以他又以微辞精义的典范来构筑铺文叙采的标准。“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原道》),刘勰则以道圣来规范文章,以文章来阐扬道圣。

(二)唯美文论

  从《文心雕龙》的第一篇《原道》,我们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刘勰的唯美世界观。刘勰认为客观世界的一切都是美,天地万物皆有文彩,如“日月叠壁”、“山川焕绮”,都是宇宙本体之美的具体表现。

  刘勰的美学观进一步影响到他对圣人文章的美化。从文章“参物序”、“制人纪”的功能属性到声“振玉”、辞“贯珠”(《声律》)的语言形式,刘勰都赋予了文学唯美的定位与衡准。

  出于对“道心”的思索和对“神理”的崇拜,刘勰形成了“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原道》)的文章本始观;而出于对这文乃“天地之心”的理解和思为“神与物游”(《神思》)的追求,他又树立了“情定而后辞畅”、“心定而后结音”(《情采》)的文学创作观。所以说,刘勰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唯心主义者,更是一个杰出的唯美文论大师。

(三)文为情作

  刘勰“文心”之论值得千百年来人们所推崇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他正确处理了客观现实与文学创作、作品内容与作品形式之间的关系。首先在文学创作与客观现实的联系方面,他成功地继续把“天地之心”的唯美情愫引入其中,即认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睹,故辞必巧丽”(《诠赋》)。

  然而,文学并非简单地、静态地反映现实,而是在随着时代的推移中有“通”有“变”。“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通变》),只有这样不断辨证地继承与革新的文学作品才能适应“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时序》)的发展要求。

  其次,在关于作品内容与作品形式的关系方面,他也同时看到了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以及内容与形式应该和谐统一的密切联系。“辞为肤叶,志实骨髓”(《体性》),“文采所以饰言,而辨丽本于情性”(《情采》)说的是内容对形式的内在决定;“拙辞或孕于巧义,庸事或萌于新意”(《神思》),“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风骨》)说的是形式对内容的重要影响。而针对“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鞶帨”(《序志》)的形式主义现状,刘勰郑重地呼吁文人应当用真情实感作真正文学,“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物色》),文为情作,方是正道。

(四)文法六观

  “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知音》)。刘勰与其《文心雕龙》的成功和不朽之处,不仅仅包括一系列的“文心”观,还有一套完整的剖情析采的文法论。这套方法论在《文心雕龙》一书中多次得到阐述,如《附会》里类比人体的“情志”、“事义”、“辞藻”、“宫商”等四事;《宗经》里“情深”、“风清”、“事信”、“义贞”、“体约”、“文丽”等六义;《熔裁》里“设情以位体”、“酌事以取类”、“撮辞以举要”等三准。

  六观中的“位体”、“通变”、“事义”以及四事中的“情志”、“事义”,六义中的“情深”、“风清”、“事信”、“义贞”,三准中的“设情以位体”、“酌事以取类”,属于剖情方面。如上所论,文为情作,是刘勰全部文学理论的一大主要基石,因此他通过文法论首先来分析和强调情的内容(包括情志、事义及其通变)在整个文学创作过程当中的重要作用。

  六观中的“置辞”、“奇正”、“宫商”以及四事中的“辞藻”、“宫商”,六义中的“体约”、“文丽”,三准中的“撮辞以举要”,属于析采方面。很明显地,刘勰是一个做真正文学、唯美文学的文论学者,“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序志》),他把“雕龙”与“文心”并提,同时自己在语言形式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因此,他也在文法论中详细描述了采的形式(包括置辞、奇正、宫商)在整个文学创作过程当中的重要作用。

(五)论文叙笔

  由于刘勰所处的时代背景,受到文笔区分之论的影响,他在《文心雕龙》的上半部分,就着重地论述了各种有韵与无韵之文体:《明诗》、《乐府》、《诠赋》、《颂赞》、《祝盟》、《铭箴》、《诔碑》、《哀吊》为有韵之文;《史传》、《诸子》、《论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启》、《议对》、《书记》为无韵之笔;而《杂文》、《谐讔》二篇,则间乎文笔。

  此外,刘勰《序志》中提到的“原始以表时,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的行文条理几乎无一例外地体现于每一篇论文叙笔当中。这可以说是刘勰以自己的亲身实践为人们留下的又一笔宝贵财富,也展现了文学大师用心于细微的艺术风范。

(六)剖情析采

  正如上文所言,以及《序志》里的说明,《文心雕龙》的下半部分主要是论述了剖情和析采的具体细节:《神思》、《体性》、《风骨》、《养气》、《附会》、《通变》、《事类》、《定势》属于剖情;《声律》、《练字》、《章句》、《丽辞》、《比兴》、《夸饰》、《物色》、《隐秀》、《指瑕》、《总术》属于析采;而《情采》、《熔裁》二篇则兼论情采。

  同样地,刘勰在每一篇剖情析采的文章当中也一样完美的贯彻着文法六观。他把他自己评价和分析其他作家文章的标准和权利也赋予了他自己作品的每一位读者,因此,这不得不令我们更加由衷地钦佩他坦荡的匠心和融通的智慧。

 

[结语]

  综上所述,依圣沿道、唯美文论、文为情作、文法六观、论文叙笔、剖情析采是《文心雕龙》一书的大体理论框架。其中,前三者为刘勰阐释“文心”的文理观,后三者为刘勰描绘“雕龙”的文法论。把握了这六点,方可算是走出了学习《文心雕龙》的第一步。


关于文逸 | 小文论坛 | 文逸博客 | 文逸金融 | 精华文章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WWW.WONYEN.NET 2003 - 2021  闽ICP备09016518号-16   本站最高 10508 人同时在线,发生时间 2005-5-17 5:09:15 
 文逸科技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