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逸首页 小文论坛 文逸博客 精华文章
 首页 | 新闻 | 论坛 | 博客 | 专题 | FTP | 金融 | 微博 | 图库 | MyHome | 搜索 | 登陆 | 注册 | 帮助 | 设为首页  ·在线人数: 3902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然]之水 专栏 > 走近甘肃大漠边缘最后的留守人家:缺水的明天
  专题列表
                           ■ [然]之水 专栏

·[民生]低碳经济
·[自然]生命之水
·[文学]文心雕龙
·[道德]二十四孝
·[时事]警钟长鸣
标题:走近甘肃大漠边缘最后的留守人家:缺水的明天
作者:邹声文 来源:新华网 阅读:5822 加入日期:2005/5/10 9:33:29
南方网讯 54岁的盛禹国蹲在自己用土坯砌成的院子里,看着远处白花花的流动沙丘发呆。还未上学的小孙子在院子里追着一只公鸡,玩得十分高兴,身后腾起一股呛人的沙尘。

  他用手指了指那些变得越来越近的沙丘,说:“那可都是好地呀!只要肯浇水,每亩就能产八九百斤粮食。只可惜人走了,地也荒了。”

  他手指的地方,历史上曾是有名的休屠泽,浩浩荡荡数千平方公里。后来演变为青土湖,也有400平方公里之广。“在我小的时候,这里的水大着呢,长着好多芦苇,还有好多野鸭,我就曾在草丛里捡过鸟蛋。”

  而石羊河是青土湖唯一的补充水源。随着上游人口和耕地越来越多,沿河修筑的水库也越来越多,入湖的水也越来越细。从盛禹国记事起,数十年来,再也没有一滴河水注入青土湖。到20世纪70年代,湖泊最终干涸了,变成了盐碱地,西侧的巴丹吉林沙漠和东边的腾格里沙漠联手向湖区推进,流动沙丘成了这里最常见的风景。

  “沙来了,人就得躲开。”盛禹国一脸的无奈。他所在的甘肃省民勤县中渠乡煌辉村四组20多户100多人,现在只剩下两户人家,共七口人。没事的时候,盛禹国最喜欢串门聊天。但现在,一同长大的朋友都远走他乡,再烦闷,也无人跟他聊天。

  “拉上个骆驼走口湾,过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两眼泪不干。”历史上,由于饥饿和战乱,民勤人唱着这首《拉骆驼》的民歌,拖家带口外出逃荒。今天,由于祖祖辈辈生存繁衍的家园被沙漠吞噬,许多生活在风沙前沿的民勤人也不得不像他们的先辈一样背井离乡。据介绍,近10年来,青土湖区有2万多人被风沙逼得远走异乡,少数乡镇甚至出现整个村民小组全部外流的现象。

  从盛禹国的院子向外看,许多院落既无鸡鸣犬吠,也无炊烟笑语,只剩下许多残垣断壁在烈日下沉默。

  “这里太缺水了,实在难以生存,逼得人不得不搬家离开。”盛禹国也想搬走,可是没地方去。“政府帮助我们联系,想移到外地去,但那些地方只要30岁以下的年轻人,嫌我们年纪太大。”

  在这里,有水就有生命,无水就只剩流沙。这户沙漠边缘留守人家的耕地,每年只能得到红崖山水库的两次供水,一次是供春天播种的种水,一次是供初夏壮苗的苗水。

  由于上游受到污染,红崖山水库放下来的水为劣五类,黑黑的,散发出一股臭味,但盛禹国却十分珍惜。“这水浇地好着呢,就是太少了。”

  由于实行定量供水,盛禹国一家只种了三亩棉花。到6月中旬,今年的两次供水已全部结束,绿色的棉苗就完全交给老天爷了。

  “别说庄稼了,现在连人都喝不上水了。”多年来,盛禹国一家要到22里外的地方去买生活用水,来回一趟得20多公里。买来的深井水很浑浊,含盐量也很高,喝起来又咸又苦,但全家人还是把它看得金贵,洗菜、洗脸、洗衣、浇地,一盆水要重复使用多次。现在,水成了盛禹国一家的头等大事。从早到晚,全家人都在算计着去哪里买水,怎样少用水。

  “明天?谁知道会怎么样呢?”盛禹国把孙子搂在怀里,一脸的迷惘。(编辑:姜志)


关于文逸 | 小文论坛 | 文逸博客 | 文逸金融 | 精华文章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WWW.WONYEN.NET 2003 - 2021  闽ICP备09016518号-16   本站最高 10508 人同时在线,发生时间 2005-5-17 5:09:15 
 文逸科技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