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逸首页 小文论坛 文逸博客 精华文章
 首页 | 新闻 | 论坛 | 博客 | 专题 | FTP | 金融 | 微博 | 图库 | MyHome | 搜索 | 登陆 | 注册 | 帮助 | 设为首页  ·在线人数: 2931
 §您的位置:文逸首页 > hnxxzjx 's home > 【理论研究】专栏 > 系统的矛盾结构
hnxxzjx 的主页网址:http://wonyen.net/home.aspx?id=hnxxzjx 给我留言

 § hnxxzjx  的【理论研究】专栏

  作者:hnxxzjx  发表时间: 2006/12/10 21:09:57    查看: 5415     评论: 4
标题: 系统的矛盾结构

《宏观物理学基本原理》第五章
系统的矛盾结构
庄建西
这一篇的创作构思源于一位网友的提问。名叫yangman[欧阳明]的网友来信谈到:“我认为应该是四个运动,而不是你现在提的三个运动。这是我的直觉思维,即是双数的运动,不会单数。”他说的“三个运动”就是我在前面几章中谈到的“膨胀运动、自由运动和聚合运动”。我随即回复说:“双数对称是主观控制系统的基本特征,而任何一个相对完整的客观事物内部都是主观控制系统与客观控制系统相互抗衡对立统一的,主观和客观还有一个共同的基础,从而决定了客观事物内部最基本的矛盾是三位一体。在主观控制系统内部矛盾展开才是双数对称的,所以三位一体和双数对称不在同一个层面。”写完回复之后,我感觉应该有一篇全面分析“系统矛盾构架及其展开过程”的文章,来更深入地向大家介绍“主、客观协同控制论”,于是就有了这样一篇文章。谨以此向给我的文章提出质疑的朋友表示谢意。
1 “矛盾”与“阴阳”的比较
“矛盾”一词在汉语中可谓是历史悠远。公元前3世纪,〈韩非子•难一〉中就有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今尧、舜之不可两誉,矛盾之说也。“矛盾”一词虽然出现的如此之早,可是我们只是用它来比喻一种相互抵触、互不相容的现象或场景,没有把它作为哲学词汇来使用,原因是“矛盾”一词的字面含义太局限和肤浅。“矛”和“盾”是因于对立而存在。没有双方对垒就没有矛和盾产生。对立是它们存在的前提,这就很容易引导出“对立是绝对的”错误观点,具有极大的局限性。至于矛盾双方共同的存在基础什么?它们发生矛盾对立的原因和大背景是什么?这些都一概没有表述,词义内涵十分狭窄,承载不了具有系统观察理念的中国哲学。直到西方哲学传入中国,分析思维占主导地位的西方哲学在思想观念上相对局限和肤浅,他们自然也只能选择“矛盾”一词作为核心词汇。西方哲学理解不了、也享用不了“阴阳”这个词。
“阴阳”一词在汉语中出现的更早,可以追溯到汉文字形成之初,从字面上讲,主要是指客观事物对阳光的背向。《说文解字》曰:“榖梁傳曰:水北为阳,山南为阳。注云:日之所照曰阳,然则水之南,山之北为阴可知也”。山之阴坡和阳坡,它们是同一个客观事物的两个方面,因此就表达了对立双方的同一性和它们存在的共同基础。阴阳双方产生对立的原因是由双方与太阳的背向关系所决定的,这就表达了对立双方在太阳和地球这个系统中的位置关系。一个山坡在早上是阴坡,到了下午有可能就成了阳坡,这就又隐喻了阴阳双方的辩证关系。由此可见“阴阳”一词的内涵是多么的宽阔和深厚。它比较全面地表达了中国哲人对客观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相互关系的系统认识,所以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词汇。
尽管“阴阳”一词如此具有哲学内涵,然而斗转星移,还是被“矛盾”一词所取代。不容置否,“矛盾”对“阴阳”一词的否定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它的大背景是西方分析思维文化对东方综合思维文化的全面否定。人类社会没有这样一次跨越式的革命就没有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由此可见,“矛盾”一词的肤浅和狭隘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恰恰成为一种优势。黑白分明,简单明了,谈锋犀利,恰好与分析思维的基本特征相吻合。但是,这种优势不可能一直保持下去,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分析思维驾驭不了日益复杂化、层次化、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比如在势不两立的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面前,西方哲学就一筹莫展。现代科学嘶声欲绝地在呼唤综合思维哲学。综合思维文化必然会重新上升为人类社会主流文化。
那么,这是不是说“矛盾”一词日后会逐渐淡出哲学呢?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它是西方哲学的核心词汇,必将随着西方哲学的衰落而淡出。东方哲学、西方哲学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它们之间只有视角的不同,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只存在着一定的思维误区,都没有根本性的错误存在。21世纪的哲学应该是以系统、信息、控制作为核心词汇的新哲学。它贯穿东、西方哲学,形成人类思想史上的又一次大跨越。东方哲学在其中只有精神、理念和基本的思想方法存在,不可能再有很具体的内容。比如,现代科学理论中,德国科学家艾根提出的“超循环理论”就包含有中国哲学五行学说理论。反应循环就相当于五行理论中的相生循环;催化循环就相当于相克循环。中国哲学就这样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现代科学理论中。而西方哲学在新的哲学体系中则只能局限于一个小小的角落,成为新哲学的局部内容,而且现存的一些背离系统整体观念的思想观点也必然要有一个相应的调整。所以说:不管是“矛盾”还是“阴阳”都将远离哲学的核心地带。
2 系统的基础矛盾的三位一体结构
 

分享到:


 §评论: 系统的矛盾结构

  回复者:hnxxzjx    回复时间:2006/12/10 21:11:43    [第1评]
2 系统的基础矛盾的三位一体结构
在前面第二章“宇宙观”中我们已经谈到:系统在自身历史发展过程中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不同。初级阶段是自由运动和聚合运动相互作用阶段;高级阶段是膨胀运动、自由运动和聚合运动三种势力相互作用的阶段。我们把这三种势力相互作用的矛盾结构称之为:矛盾的“三位一体结构”。
我们生存的宇宙是一个发展成熟的宇宙。它是由膨胀运动、自由运动和万有引力三种运动势力相互作用形成的。在现宇宙中,任何一个相对独立的客观事物内部最基础的矛盾都是这样三位一体结构。为此我们列举了很多例子:一座山有阳坡、阴坡和底平面;一个家庭有父亲、母亲和子女;一个企业有总经理、董事会和监理会;一个国家有总统、议会和最高法院。作旋转运动的原子、太阳系、银河系,它们也都是由离心力、垂直方向的力和向心力三种运动势力组成的。
让我们把眼光放的再开阔一些,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巨系统的的基础矛盾往往是复式的三位一体结构。比如,在宇宙中有银河系、太阳系这样以万有引力为基础形成的三位一体结构,还有原子这样以电磁力为基础形成的三位一体结构;在人类社会,国家是以地缘经济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三位一体结构,家庭是以亲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三位一体结构。这些巨系统都是复式的三位一体结构。如果我们用历史的眼光去观察巨系统的产生、成熟和衰亡过程还可以看到:巨系统的形成发展过程,即系统矛盾展开的过程也就是复式三位一体的形成过程。系统基础矛盾的复式三位一体的解体过程也就是整个系统的衰亡过程。
总之,任何一对矛盾,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存在基础。这一共同的存在基础常常作为一种基础势力直接影响矛盾双方的相互关系。当我们遇到任何一对矛盾的时候,首先必须要认识它们的共同基础和它们所处的系统环境,这是系统哲学(中国哲学)的一个基本特征。不象西方哲学那样主要只研究矛盾双方的性质和关系。就象一对男女要离婚,西方人主要考虑的是两个人的感情是否完全破裂,而中国人则首先会考虑到子女的利害关系。
任何一对矛盾都是系统中的矛盾。任何一个系统都是由分别代表膨胀运动、自由运动和聚合运动的三方势力相互作用形成的。当我们遇到一对矛盾时,首先要辨别清楚矛盾双方分别代表何种势力,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入地了解矛盾双方的基本性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哲学首先给矛盾双方辨阴阳,就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在中国哲学里,代表膨胀运动的和代表自由运动的碰到一块,膨胀运动为阳,自由运动为阴;代表自由运动和代表聚合运动的碰到一块则自由运动为阳,聚合运动为阴;代表膨胀运动的和代表聚合运动的很少直接见面,即使碰到一块自然是膨胀运动为阳,聚合运动为阴。
面对一个巨系统,我们可以通过对它的基础矛盾的复式三位一体结构进行研究,来了解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对于宇宙来说:我们看到银河系、太阳系和原子这个复式的三位一体运行的十分规整,可以知道我们赖以生存的宇宙正处于它的兴盛阶段。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我们看到国家和家庭这个复式的三位一体结构正在解体,就预示着人类社会的结束和一个超人社会的即将开始。
3 系统主体矛盾的双数对称结构
何谓系统的主体矛盾?我们把膨胀运动势力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作用称之为:“主观控制”,同样,我们把膨胀运动势力引发的矛盾体系也称之为主观矛盾体系。由于任何系统的主体结构都是靠膨胀运动势力支撑起来的,所以,系统的主观矛盾体系也就是系统的主体矛盾,在整个系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系统的主体矛盾是在膨胀运动势力的主导下全面展开的。因此它充分显示出膨胀运动的基本特性:扩张性、对称性和等级分明。
(1)扩张性。在膨胀运动势力的推动下,系统主体矛盾迅速展开,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中国哲学核心经典《周易》说:“无极生太极,太极化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化生万物”。非常形象地描述了系统主体矛盾的扩展过程。
(2)对称性。膨胀运动是一种全方位的扩张运动。在它的影响下,系统主体矛盾的展开也必然是双数对称的。这种对称是一种互补性对称,即男对女,天对地。中国哲学中阴阳八卦的对称就是这种互补性对称:乾卦对坤卦,离卦对坎卦,兑卦对巽卦,雷卦对艮卦等。在现实世界中还存在有很多不对称现象,这是自由运动对膨胀运动的抗衡所致。所以在中国哲学中,对称性强的为阳,对称性差的为阴。
(3)等级分明。持续的膨胀运动决定了系统的存在,也就是说:持续的膨胀运动决定了现宇宙的存在。膨胀运动的持续使我们有了时间上的先后和空间距离上的远近。而先后之别和距离之差就决定了等级差别。所以,任何一个系统的主体矛盾在展开的过程中都形成了多少不等的级差。即,一级矛盾控制和决定二级矛盾;二级决定三级;……;上级决定下级。没有级差的系统是系统的原本,是混沌状态的初级系统。
总之,任何一个系统,任何一个客观事物的主体矛盾都具有上述三个特征。我们遇到任何一对矛盾都要运用系统科学理念辨别清楚它在系统中的位置。它是一级矛盾还是二级矛盾,还是无关紧要的三级矛盾。比如:阶级矛盾在人类社会中就属于一个二级矛盾,“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就忽视了社会的基本矛盾,犯了一个本末倒置的大错误。
4 系统的客观矛盾的循环生、克结构
何谓系统的客观矛盾?客观矛盾是在系统的里里外外、前前后后、上上下普遍存在的一种矛盾形式,在系统产生之前的客观世界和系统之外的客观世界它以混沌的状态存在,到了系统之内它就以旋转运动的状态和循环运动的状态存在;它是由自由运动势力引发的矛盾运动体系。中国哲学的五行生克理论和现代科学的超循环理论都是研究客观矛盾体系的理论。
任何一个系统内部都存在着多层次的客观矛盾体系。客观矛盾本身是没有层次的,出现多层次现象是由于系统主观[主体]矛盾的多等级结构决定的。比如:很多人聚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企业。受企业主体矛盾结构的限制他们必须要分成高层、中层和普通员工等多个层次。企业的高层领导人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制约大致形成一种循环相生、循环相克的客观矛盾状态,这就是企业高层的客观矛盾结构;同样,企业中层领导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支持形成企业中层的客观矛盾结构;普通员工之间的循环生克构成企业基层的客观矛盾结构;在人格意义上全体员工都是相互平等的,全体员工在人格意义上的相互协同、相互制约构成企业更深层意义上的客观矛盾。系统内部多层次的客观矛盾体系是依附于主体矛盾而存在的。它维护着整个系统的平衡和协调。
系统的客观矛盾是自由运动深入到系统内部的表现形式,因此系统的客观矛盾体系充分表现出自由运动势力的一些基本特征。    
(1)客观矛盾的多元性。
混沌是多元的自由运动。多元的自由运动深入到系统内部仍保持了它的多元性。不象主观矛盾那样主要研究对立双方的相互关系,客观矛盾研究的是三元以上的多元关系。中国哲学五行理论是按照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搭建起来的一个思维模式,我生、我克;生我、克我就是四种常见的客观矛盾关系;现代超循环理论是在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现了这种多元的矛盾关系,并且阐述了客观矛盾关系在系统发展进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2)多元素之间的自由平等、循环生克关系。
客观矛盾多元素之间没有等级差别。相互之间依据各自的属性自由发展、自由竞争形成一种循环相生、循环相克的自然关系。虽然各元素之间也有相生、相克的差别,但是从系统整体上看它们是自由平等的。比如,在中国哲学五行理论中,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就不存在等级差别,不管是循环相生,还是循环相克都是循环无端的整体平衡。
(3)客观矛盾的不确定性。
自由运动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客观矛盾的不确定性,从而决定了客观矛盾的非逻辑性。不管是形式逻辑还是辨证逻辑在客观矛盾这里都遇到了麻烦。有人试图给中国哲学的五行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客观矛盾是混沌的有形化,是混沌的变态,而数学面对混沌是无解的。在认识系统的客观矛盾体系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客观矛盾的不确定性,不能牵强附会。比如,我们在学习五行生克理论时就不能非常机械的生搬硬套。有人说五行生克理论是机械的唯物主义,其实是他自己对客观矛盾的不确定性缺乏认识。
    总之,多元循环生克的矛盾形式在系统的上上下下普遍地存在着。它维系着系统的整体平衡,在系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处于辅助地位。西方哲学对系统的客观矛盾体系缺乏认识,这是现代西方哲学被边缘化的一个基本原因。
5 系统基础矛盾和主体矛盾之间的关系
膨胀运动从自由运动中脱颖而出,在混沌的物质世界中支撑起一个系统。任何一个系统都是膨胀运动主导下的,膨胀运动、自由运动和聚合运动三种运动势力的共同体。这就形成了系统基础矛盾的三位一体结构。
在膨胀运动从自由运动中分离出来的过程中,膨胀运动与自由运动之间形成了一种若即若离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矛盾关系,就象生物界中雄性从原始雌性中分离出来后形成的雄雌对立关系一样。随着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这一对矛盾不断地演绎出一层又一层新的矛盾关系,构成了系统的主体结构。而聚合运动始终是一种基础势力,为前面二者的矛盾演绎提供一个支持平台。
由此可见,系统的基础矛盾是系统的立足之根本,学习和了解系统的基础矛盾有助于我们从本质上认识客观事物;系统的主体矛盾表达的是客观事物的主体结构,有助于我们从正面认识客观事物的层次结构、层次关系和发展动态。系统的基础矛盾和主体矛盾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研究同一个矛盾体系,不能完全割裂开来讨论。
6 系统主体矛盾和客观矛盾的关系
    系统的主体矛盾构成了系统的主体结构,系统的产生过程也就是主体矛盾的展开过程;系统的客观矛盾是相对系统的主体而言的,因为它原本就存在于系统的产生之前,系统产生之后它又存在于系统的上上下下、内内外外。主体矛盾是膨胀运动主导下的、建立在聚合运动基础平台之上的膨胀运动与自由运动的相互抗衡。客观矛盾在系统产生之前是自由运动与聚合运动共同作用呈现出的混沌状态。到了系统产生之后,自由运动深入到系统的内部,在膨胀运动的冲击下,自由运动由原来的混沌状态转化为旋转运动状态,进一步又演化出循环生克状态。由此可见,主体矛盾是膨胀运动主导下形成的一个矛盾体系;客观矛盾是自由运动主导下形成的一个矛盾体系。主体矛盾遵循膨胀运动的基本规则,膨胀、对称、发展,支撑着整个系统的主体框架结构;客观矛盾遵循自由运动的基本规则,自由平等、循环生克,维持着整个系统的平衡协调。这两个矛盾体系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矛盾体系。
我们用山和水的关系可以形象地大致了解一下主体矛盾和客观矛盾的关系。一座山在形状上就很象一个系统的主体矛盾。山尖就象是系统产生的起点,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八八六十四……演化成一个山体似的主体矛盾结构。而山间的潺潺流水和绕山环行的河流就像是客观矛盾体系。山山水水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我们不能像西方哲学那样只看到青山看不见绿水;只认识到系统的主体矛盾,看不到系统的客观矛盾。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孔夫子的这一段话让我理解就是:能把握系统主体矛盾,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且能持之以恒者为仁;在繁杂具体的客观事物面前善于周旋应变、游刃有余着为智。仁者的性情如山,智者的性情似水。所以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这一章我们讨论的是系统发展成熟以后的矛盾结构,那么,一个系统在它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矛盾是怎样展开的呢?在系统的消亡过程中矛盾又是如何化解的呢?请看下一章:系统的矛盾展开和化解过程。
                         2006-12-9于河南省新乡市


1 条评论;  每页显示 15 条评论;   1 / 1               ↑到页首




您未登陆,发表评论时请填写: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评论: 系统的矛盾结构
内容 (8000字以内)
 (CTRL+ENTER提交) 
  关闭窗口  
用户登陆
我要发表文章
搜 索
§hnxxzjx 的网志导航
感想随笔(0)
生活休闲(0)
饮食健康(0)
自然妙趣(0)
潮流时尚(0)
游览见闻(0)
情感绿洲(0)
娱乐搞笑(0)
读图时代(0)
影音视听(0)
商业新知(0)
理论研究(14)
时事纵横(4)
社会文化(1)
文学欣赏(0)
教育学习(0)
§hnxxzjx 的友情链接
关于文逸 | 小文论坛 | 文逸博客 | 文逸金融 | 精华文章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WWW.WONYEN.NET 2003 - 2021  闽ICP备09016518号-16   本站最高 10508 人同时在线,发生时间 2005-5-17 5:09:15 
 文逸科技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