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逸首页 小文论坛 文逸博客 精华文章
 首页 | 新闻 | 论坛 | 博客 | 专题 | FTP | 金融 | 微博 | 图库 | MyHome | 搜索 | 登陆 | 注册 | 帮助 | 设为首页  ·在线人数: 422
 §您的位置:文逸首页 > chinesedragon 's home > 【时事纵横】专栏 > 桂希恩
chinesedragon 的主页网址:http://wonyen.net/home.aspx?id=chinesedragon 给我留言

 § chinesedragon  的【时事纵横】专栏

  作者:chinesedragon  发表时间: 2005/9/28 0:16:41    查看: 3449     评论: 1
标题: 桂希恩

桂希恩出席颁奖仪式。记者魏娜摄 

    2004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昨晚在中央电视台揭晓,其中“武汉人”占据四席。 

    防艾专家桂希恩早已家喻户晓;支教大学生的典范徐本禹来自华中农大; 

    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复馆小组组长孙必干,曾是武汉四中的同班同学。 

    作为一名传染病专家,桂希恩是中国艾滋病高危区最早的发现者,他以良知和勇气揭开了真相,让阳光温暖了艾滋病这个曾经被忽略的角落。他对艾滋病患者关爱让很多人都流下眼泪,但他自己说:“我做的事是每一位医生遇到都应该做的,我做得还很不够,这么多的荣誉我担当不起。” 

    作为一名支教的大学生,徐本禹放弃公费读研的机会,献身贵州贫困山区。评委认为:“徐本禹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青年人的希望,中国的希望”。徐本禹认为,自己只是很幸运。他寄语当代的大学生,要珍惜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因为有很多孩子想学习却没有机会,人一定要学会感激。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943年至1947年曾就读于武汉博学中学(武汉四中的前身)。2004年,他研究出来了超级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多公斤,每年能多养活7500万人口。忙于科研的袁隆平未到颁奖现场,而通过连线表达了自己的两个心愿:一是早日研究出3期超级水稻,因为那样每年又能多养活7000万人;此外,就是在全世界推广杂交水稻,那样就可以多养活10多亿。 

    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复馆小组组长孙必干,是湖北武汉人。这位从事了40多年外交工作的老外交官,2003年6月成为伊拉克复馆小组组长,更成为中国外交史上第一位在6名武警的保护下开展工作的外交官。在他的协调下,25小时内,成功解救了7名被当地武装分子绑架的中国人质,在局势多变的伊拉克,孙必干临危不惧的风范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 (记者魏娜 通讯员高翔)

 

桂希恩何以“感动中国” 


    如果不是艾滋病,他也许不会成为一位公众人物,但他的意义并不仅仅属于防艾事业。 

    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位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一位医生的职业精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和谐—— 

    河南有一个家庭,4口人都感染了艾滋病,其中大儿子已于去年过世。 

    听说桂希恩是“2004年感动中国”评选的候选人,这个没有多少文化的艾滋病家庭,特别拜托一名志愿者替现有的3名家庭成员各投桂希恩一票。 

    他们说:“桂教授曾发自内心地帮助过我们,他的一言一行令人不得不感动。” 

    对于患者的痛苦,他总是感同身受 

    在西安读大学的肖童(化名),因为一次手术输血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望着眼前这名本该充满朝气的年轻人,桂希恩老泪纵横。 

    两年过去了,肖童的父亲至今还记得那一幕:“看得出,桂教授的痛惜之情都是发自内心的。” 

    对患者的痛苦,桂希恩总是感同身受。 

    随州市均川镇有一对母子都感染了艾滋病,7岁孩子的皮肤已经出现了疱疹,这是发病的迹象。趁着桂希恩到均川镇给艾滋病患者做体检的机会,妈妈带着儿子找到桂希恩,希望早点给孩子用药。 

    桂希恩详细地检查了孩子的身体后,摸了摸他的小脸蛋,笑着说:“好孩子,再等等,爷爷帮你去找像糖一样好吃的药,好吗?” 

    目前,湖北还没有针对儿童的抗艾药物,成人用药对儿童来说难以承受。回到武汉,桂希恩马上着手向国家申请儿童抗病毒药。 

    尽管桂希恩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妥善的救治,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过程非常痛苦,并非每个人都能够坚持。 

    随州患者董武(化名)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总是不按时去拿药,对医生的嘱咐也常当“耳边风”。桂希恩得知后,伸出小指头和董武拉钩,并拍下照片为证,让他保证以后坚持吃药。 

    因为艾滋病,桂希恩在60多岁的时候认识了500多个朋友(艾滋病患者),而这个数目还在不断扩大。朋友来自各个社会阶层、各个地区,他们中间有很多人都定期和他通信。而每一封信,他都亲自回复。 

    为此,他还买了个手机,但号码只有艾滋病患者才知道。记者找他,只能打电话到办公室。他说:“这条热线是专门为那些患者朋友们而设的。” 

    【点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乔新生:知识分子肩负着特有的社会责任,是社会良知的代言人。但是,目前的知识界是如此喧闹,多少人都在向上看,或者朝资本靠拢。桂希恩却把目光投向了特殊的弱势群体,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唤醒社会良知。他是社会的楷模,也是知识分子的中坚。 

    他的一举一动,成了业界的“桂希恩标准” 

    南漳县艾滋病温馨家园主任胡志元,常常将“我愿意”3个字挂在嘴边。熟悉的人都知道,这是桂希恩的语言。 

    在与基层防艾人员讨论病情时,桂希恩总是说“我愿意听听你们的意见”、“我愿意跟你们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看望艾滋病患者时,桂希恩会说“我愿意给你提供一些帮助”、“我愿意看到你更好地活下去”。 

    南漳县是一个省级贫困县,那里的艾滋病患者生活更艰难。有些患者甚至抱着“病死好过饿死”的念头,拒绝到艾滋病温馨家园领取免费的抗病毒药。实在没有办法,胡志元和同事们就自掏腰包,对按时领药的患者进行“物质鼓励”。 

    “这些都是跟桂教授学的。”胡志元不好意思地说,“他不是经常掏腰包帮患者解决经济困难吗?我们的经费有限,只好自己少吃点少用点,筹点钱给患者家里过日子。” 

    胡志元认为:“也许我们没有桂教授做得那么好。但每当遇到问题时,我们总是问自己:如果是桂教授,他会怎么做?” 

    桂希恩的“认真”是出了名的。他总是执着地查找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身体指数变化背后的原因。为此,60多岁的他常常不辞劳苦,亲自为患者反复检查。 

    现在,桂希恩的这种对患者科学、负责的态度,已成为随州市性艾防治所所长周培林日常工作的标准。他说,这是“桂希恩标准”。 

    为了搞清楚中原地区艾滋病流行的真实情况,桂希恩曾做过很长时间的“地下工作”。因此,有人说防治艾滋病是“孤独者的事业”。 

    但桂希恩不赞同:“现在为艾滋病事业尽力的人已经很多。他们在很艰苦的工作条件下,冒着很大的风险,到处寻找患者、发现患者、说服患者、治疗和关心患者。” 

    而贯穿这一切的,正是“桂希恩标准”。 

    【点评】武汉大学医学伦理专家肖家炳:也许有人认为,桂希恩做的事情没有什么了不起,如果是自己也会那样。但是,不要说面对艾滋病患者,就是在普通的医疗岗位上,又有多少医生能像桂希恩那样,对待每位患者呢?在社会上对医生持怀疑目光的今天,我们从桂希恩身上看到职业精神的光芒,看到了一个完美的职业人生。 

    他用信任,重建被病毒破坏的和谐 

    去年中秋节,桂希恩收到一个特快专递。打开一看,原来是一盒月饼,上面写着:“桂爷爷,祝您花好月圆,中秋节快乐!”这份心意来自福州市的一名中学生。而他与桂希恩从未谋面,此前也没有任何通信往来。 

    这些年来,桂希恩见证了艾滋病在中国从“雪藏”到公开、从小范围重视到举国关注、从歧视到渐渐关爱的历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牵挂艾滋病患者的桂希恩,也成了社会各界牵挂的对象。 

    在桂希恩家住了5天,艾滋病患者程金临走前将一件新衬衣悄悄塞到桂希恩的枕头下。这件衬衣是别人捐给程金的,生计艰难的他却送给了桂希恩,因为“这位专家的穿着并不比自己好”。 

    有人说,艾滋病破坏了现有的人际关系,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和相互提防,甚至使歧视扩大。而在桂希恩与他的患者朋友之间,看到的却是相互牵挂、相互信任。 

    南漳县的黎林(化名)与妻子都是艾滋病患者。因为艾滋病,黎林感到“自己两口子已经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了”。2003年4月,他和妻子来到武汉找桂希恩。桂教授给他们安排了住处后,又带着他们去吃饭,就像对待远方来的两位朋友一样。 

    黎林记得:“桂教授每次来住处看我们、给我们做检查时,都不戴手套。我有时还提醒他防护一下。他总是摇摇手对我笑笑说,没事,这样不传染。” 

    桂希恩的这些艾滋病朋友,会定期找他拿药,寻求下一步治疗方案,而更多的是向这位亲人般的长者倾诉心中的恐惧和苦闷,寻找生活的勇气和生存的希望。在他们心中,桂希恩值得信任。 

    如今,桂希恩已经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科主任的职位上退了下来。“无官一身轻”的他除了每周上一次专家门诊外,将全身心都投入到艾滋病研究工作中。 

    “我属牛,是一头老牛,已度过了5个多周期。老牛自知夕阳近,不用扬鞭自奋蹄!” 

    67岁的桂希恩以此勉励他的学生,也勉励自己。 

    【点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李国光:让患者和社会相互接纳、相互信任是艾滋病防治的首要工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桂希恩的行为是一把标尺,衡量着我们国家的道德水平,衡量着医生的医德和公民的公德。桂希恩用自己的言行,为艾滋病患者营造了一个和谐的生活氛围。他用一颗平常心“让不正常回归正常”。 
 

分享到:


 §评论: 桂希恩

  回复者:wonyen    回复时间:2005/9/28 14:26:54    [第1评]
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老人,一个真正有道德良知的知识分子。。。


1 条评论;  每页显示 15 条评论;   1 / 1               ↑到页首




您未登陆,发表评论时请填写: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评论: 桂希恩
内容 (8000字以内)
 (CTRL+ENTER提交) 
  关闭窗口  
用户登陆
我要发表文章
搜 索
§chinesedragon 的网志导航
感想随笔(4)
生活休闲(0)
饮食健康(0)
自然妙趣(1)
潮流时尚(0)
游览见闻(0)
情感绿洲(6)
娱乐搞笑(4)
读图时代(3)
影音视听(4)
商业新知(0)
理论研究(6)
时事纵横(13)
社会文化(15)
文学欣赏(3)
教育学习(15)
§chinesedragon 的友情链接
关于文逸 | 小文论坛 | 文逸博客 | 文逸金融 | 精华文章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WWW.WONYEN.NET 2003 - 2021  闽ICP备09016518号-16   本站最高 10508 人同时在线,发生时间 2005-5-17 5:09:15 
 文逸科技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