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论坛
|
博客
|
专题
|
FTP
|
金融
|
微博
|
图库
|
MyHome
|
搜索
|
登陆
|
注册
|
帮助
|
设为首页
·
在线人数:
2486
您的位置:
首页
>
小文论坛
>
金融创新
> [连载]期货可居(第六章)
发表新帖
我的主页
用户登陆
返回上页
收藏本帖
文友爬行榜
标题:[连载]期货可居(第六章)
[作者]
wonyen
[发表时间]
2009/10/25 1:05:14
[回复]
7
[点击]
6594
[作者]
wonyen
[头衔] 站长 [经验] 6019025 [等级] 大主帅 [发帖] 2789 [回帖] 1777 [登陆] 2388
[发表时间] 2009/10/25 1:05:14 [楼主]
标题:
[连载]期货可居(第六章)
第六章 返璞归真 商品期货市场的人文视角
§引言•离
“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象》曰:官人来占主高升,庄农人家产业增,生意买卖利息厚,匠艺占之大亨通。离为火,为明。火属四大、五行之一,世间万物不可或缺。太阳反复升落,运行不息,柔顺为心。人心效仿天道自然,求得光明进步的力量。钻木取火为标志,火始为人类文明的象征,但贪欲也是火,“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迷者为火宅所困,悟者则能超脱于物外。“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六祖却相信火中见真心,无畏亦无怖,世间出世间,一切事物洞若观火。
返璞归真。其实市场并不复杂。无论离或丽,皆附着、依托之意。去掉现代金融术语的华丽外衣,期货也只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简单的买卖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是最早开始“期货”的运作,那就是第一个王朝的秦王嬴政,投资他的是商人兼(后来转)政客吕不韦,只不过一“期”即为十年。那个有名的成语叫做“奇货可居”。
人性如同生命之火,是一种热量,也拥有生生不息的力量。性命之上,系乎灵魂;灵魂之用,无所不能。世间需要的永远都是良知、温情,正面的人情。人性温情感应、顺应自然,可以获得各种吉利与祥和。一己之力有尽,四方和合之能却无穷。《庄子•养生主》言: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关于恐惧与贪婪
从美国华尔街流传过来的“恐惧与贪婪”论,在业内早已广为人知。对于交易者而言,恐惧与贪婪其实也已不是什么羞于启齿之事,大家不仅在交易实践中屡屡体验,也不时将它作为习惯性痛定思痛的老生常谈。如何去面对和处理这两个“顽疾”,很多专家、业内人士都进行过了多方面的仔细分析,也给出了各自的一些解决方法,再此我们仅就具体的期货交易实例从心理层面尝试做一些新的发见。
从心理学的角度,恐惧与贪婪都是人性中的本质属性,换言之,每一个常人在其一生当中都会表现出恐惧、贪婪的一面——只不过是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场合罢了。然而正如佛家说的,贪嗔痴慢疑都是掩盖、蒙蔽众生心识的不好的负面的思维念头。它们就像无缰的野马,经常肆意狂奔、甚至躁动不安,极大程度上影响人的心智和行为。唯有控制住这些“心猿意马”,在工作、生活中方能不被它们所主宰,平稳践行于正道。
--先俯瞰一下市场中的芸芸众生
该贪婪的时候恐惧,该恐惧的时候贪婪。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的案例,某某期货客户甲买入A品种后,一获微利即匆忙平仓,而之后行情却还有很长的上涨幅度;买入B品种后,行情连日下跌却死扛不出,直至最后因保证金不足而被期货公司强平。这是典型的颠倒错乱现象,同理也有相应的卖空情况类似。究其原因,根源在于心生杂念妄想(比如幻想行情可以涨到多高、跌到多少即可反弹等等),蒙蔽了理性思维判断,忘记了本该坚持执行的交易原则。
还有另一类情况,虽然也是错误的贪婪和恐惧,但其犯错的初衷似乎略显情有可原。期货客户乙买入A品种后,行情不涨反跌,心有恐惧于是急忙抛出,不料小幅回落后却调头大涨起来;买入B品种后,行情果然持续上涨,意犹不足而继续留仓,不料之后行情急转直下,甚至大幅跌破其成本,最终无奈以亏损出局。其实仔细分析,这种类型的错误也属假想臆想的患得患失,有意识的武断或无意识的心理暗示参合其中,导致胆小怕亏的惶恐与严格止损的意象混淆,犹豫不决的忐忑与坚持正确方向的思想错乱。
然后,一个个甲乙丙丁的种种恐惧与种种贪婪汇聚成了市场的起起落落,或者,暴涨暴跌。简言之,微观的非理性心理导致了整体市场的非理性行为。
--因何恐惧
仔细分析恐惧的心理成因,它来自于个体的不安全感,其所恐惧的一种状态必然对应着担心某一物体的失去。如不敢安心持仓的恐惧心理即是来自于对账户资金因未来行情不确定性而流失的担忧。据我们多年在商品市场(甚至股市亦是如此)的观察及亲身实践,所有因怕亏不止损或不敢握住盈利单子的交易者不外乎此心理。而其实越是我们所恐惧的事物,往往也包含着对于我们最重要的隐藏信息,直面这些恐惧心理的落脚点,才是正确的态度、真正的勇气。为求根除交易过程中的恐惧症结,我们开始试图拨云见日、勘破虚妄之相,无论进展速缓及结果如何,终究是迈出了关键第一步。
认真分析、理解自己的处境,聆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比急着去仓促做出改变来得更加重要。一个勇者之勇必须是要带着智慧,方为真勇者。拨开内心不安的面纱,害怕资金损失的背后实则是对自身安全性的不充分自信或把握,就好像怕黑、怕鬼之类的人其实是担心失去生命——英文的being刚好是一个非常巧妙的造词,简直就是既象形又象意的完美结合,生命个体的本质即是当下的存在从一开始就注定伴随着对死亡的恐惧,这种恐惧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所称的“死亡本能”又矛盾、斗争,于是产生种种不安情绪。买入时怕行情下跌、卖出时怕行情上涨,心绪总是不宁,更随价格起伏上下波动,如此情况下的交易谈何盈利?
冷静面对,而非逃避或者刻意去压抑,试图表面上“战胜”恐惧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对症下药,克服交易过程中的不良恐惧心态,应在于强化自信心与安全感,通过意志端正心志,让心镇静、澄净的方式来纠正负面幻象在脑海中的错位投射。明眼者容易看出此即按格物致知的思想,坦然、淡然,以心治心。事实证明,但凡那些比较成功的期货投资者,均是心态平和、自信而又沉稳的。对于他们而言,交易是一件纯粹的寻常之事,开仓、平仓,适时止损、适时止盈:真正做到知“止”的境界。
--贪婪图啥
如果说恐惧属于“患失”的话,那么“患得”就接近贪婪的范畴。已拥有之物害怕失去,未拥有之物渴望却又害怕得不到;一方面账上已有资金害怕损失,另一方面对未到手的收益渴望且忧心忡忡。而担心得不到也意味着欲求太多,对钱财的占有欲望过分强烈——自古就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说法,造成了追求并获取许多不义之财的“妄想症”,乃至愈陷愈深。多欲而不知满足,不知适可而止,不知“止”就无法定静安虑得,于是无章法、无节制的乱开仓,像捕风捉影一样;持仓时则不可实际地幻想利润会不断扩大, 结果平仓时机一再错过,直至由盈转亏或越亏越多。贪婪的结局多为如此,竹篮打水、事与愿违,资金也一再的流失。不可不谓讽刺。
与恐惧相比较而言,贪婪心理除了本我无意识的欲望之外,还有着更多后天性有意识的自我价值观念取向。比如拜金主义者,认为金钱万能,权力主义者,信奉权力至上。进一步探究这些价值观的构成根源,人性当中的贪婪(不管是钱财或其他物欲、人欲)其实也有着一种根本性的联结之处,即来自对生理(生命)的虚弱(老病死的绝对性)和空洞(孤独感的相对性)这二者的不自信,加上——或者更确切的说是催化——原生性的本能占有欲,所以追求满足感来填补其内心深处的空虚。唯利是图的贪婪者们,可以为了这些最卑微的欲望不择手段,最终惨淡收场,其中更是大多连为何谋利及误入歧途都不知。不可不谓悲哀。
因此,要解决贪婪的心理问题,确保交易顺利且富有成效,我们也要澄净我们的心湖,看清楚究竟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是很简单、很少就足矣还是很多、很复杂才够用?如此一来我们很容易发现,其实剥离掉无谓的欲望烦恼后,我们的内心充盈,天地父母所给之身体的自然功能也很完善,乃至我们可以随心所欲的调整、驾驭自己的身与心、体与用。古人说的好,过犹不及也,于我们不必需的事物是没“用”的,甚至有更糟糕的负作用。对于财富,应当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务必使合于“道”,才是合适的争取。在期货市场中搏利,也应适时止盈(损),不可为盈利舍本逐末,方能保持自己端正的本性。总之,贪婪其应对之方就是感恩、知足,“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进而唤醒良知,不断超越自我。
--从心理学到社会学
贪婪与否,盈利多少才算满足,恐惧与否,亏损多少才不难受,这种看似主观性很大且难以准确把握的心理问题,其实就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刚才上文提到个人价值观对贪婪心理的影响,其实整个社会病态文化氛围和舆论错误导向也是一种重要的客观因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每一个入市者均是为了图利而来,只是不少人容易由图转贪,结果反被利所困、所害。这就好像冬日点火是为取暖,个人真正所需只是些许柴火,但受求全责备、好大喜功的社会风气影响,竟浪费时间精力去找寻更多的木柴(按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其边际效用为零),徒然损失掉生命中有价值的各种成本,乃至最糟糕的引火自焚。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的价值取向,或者说个体周围的其他个体所构成的隐形压力,加剧了个体脆弱而又贪婪的内心不稳定性。不过,换位思考一下,在投资者细微的心中与脑中,如何把握这个双刃的“利”剑,或许解铃还须系铃人,即以相破相、以用反用。因为,“体”不是作为一种孤零零的存在,而是同时有着与其相对相待的“相”(静)与“用”(动),既然外界能够对内心产生假相与误用,造就并恶化被动的潜意识(本我),那么,外界同样也能用来激发正用、投射真相。而这,大致要该主体包含两个方面的思维——隐约预见未来即将发生的情景(表象)、及隐约意识到若不立即行动就会落后——共同组合而成的感觉,或者称自我意识,我们可谓之为灵光。灵光一现,心灵即现光明,一切外物、是非取舍自然就会清晰起来。
清晰地把握何时该恐惧、何时该贪婪的时机,以及何种程度方为适量的分寸把握,是接下去突破的另一关键。很明显,节奏感非常重要,然而我们更需要一个量化、定量、并付诸计划与执行的流程,以稳定住我们感觉对路时的准确刻度。如此才能做到不疑惑(过去)、不犹豫(当下)、也不躁动(未来),不管是进场前、进场中、进场后,有章可循便不会畏首畏尾、患得患失。合理的逻辑顺序串联积极的交易策略,可以辅助投资主体勘破纷繁芜杂令众生迷惑颠倒的市场假象,并克服包括羊群效应在内的各种负面的心理暗示。设想一下,投资者甲买入A品种前作好必要的市场信息分析、适当的头寸比例控制及两三种增减仓应对计划,买入后根据市场行情的具体波动情况再选择方案执行,就不会有恐惧或贪婪的存在,甚至连紧张都不会,交易的结果也一定比较理想。
调整心境,让心既平且安,达到心如止水、澄净若镜,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的淡泊、宁静的境界,简言之即“游心于淡”(庄子)。游即游戏三昧,无执无碍、圆融自在的一种超然的运动状态,而“淡”是一个相对静止的心境,或心湖、心海的形容皆可。当内心(主体)不受外在的事物(客体)及其变化所影响、困扰,平静而真实地投射出外物——也包括他人——的本质属性和变化特征,进而让自身也处于淡定、安详的状态,且恰如其分的行为。如此,则不用说做任何投资、交易,世上所有为人处事大小问题也都能妥当处理。第一章里我们已经分析过,分工与合作是辩证统一的一对社会关系,个体之间关联互动、交错影响的多方位关系网络就构成了整个社会大群体的运动变化特征,而期货市场也是由一个个“心潮澎湃”的投资者衍然而成的海洋。每一个人都是以群体作为客体的相对主体,也是相对于其他人的客体,将心比心,人与人之间其实是平等的,而又彼此依存的。因此,在得失取舍之时,本无所谓恐惧贪婪,一切顺其自然,自然而然。
§交易的核心其实是人性
在期货交易的过程中,要取得好的收益,除去交易经验和信息掌握之外,交易思想的有与无、优与劣是主要的关键所在。而交易的思想根源于人性当中伴随生命历程凝练、造就的品格,简单的说就是品德与性格。后者属于与生俱来的先天性,而前者则是通过后天的学思行来形成,并由它统合整个品格的精神层次,亦即人的思想、灵魂。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深入探究交易失败的原因,其实也在于人性当中所包含的那许多不好的因素,比如贪欲、惰性。广义的人性中其实带着决定产生贪欲、惰性等本能属性的动物性——猿性或许是人性最原始的那一面原性,这些直接影响到人类性格的多样性与不稳定性。逻辑思维因此而受到困扰,感觉、情绪乃至生理都是城门池鱼,交易决策及执行自然也就不得顺利。
于是,我们寄望于品德,符合天地规律的柔顺德性,也是人性的光辉面。交易的风格与品格的形成有关,优秀的交易风格有其内在个性品德风范,外因则为对社会规则的操守与格物,概括而称人格。入世的观点,人生就是人格从生成到消亡的发展过程。一旦达到精神上的升华,甚至也无所谓人格的概念或窠臼,物我齐观,天人合一,因为一切自然而然,所以不贪、不嗔、不痴、不慢、不疑。
--将期货的人性本质返璞归真
第四章里我们探讨期货交易的一些方法时有提到,将心比心的换位思考是“三思而后行”当中重要的的一思,关于将心比心的必要性和意义也无须再赘言,这里,我们尝试从它的客观根源(或者说可能性)来探究决定交易成败的本质所在,并兼论“期货”为何如“奇货”一样可居。
根据我们前面一路下来论证的观点,期货就是人性预期的一种辩证镜射,期货市场就是人性共性与个性之间相反相成的综合辩证关系。在期货交易过程中,对于未来良性增长的预期引致买盘的涌入、价格的推升,结果由需求量的增加同时也带来对应市场的供应量增加;卖方阵营也是此理,如同跷跷板的两端,多空双方力量此起彼伏,产生行情的上下波动,乃至整个期货市场发展曲线(从宏观的角度看,市场成交量、期货品种数等也是“期市”这个大行情大“过程”的变量与参数)的向前推进。大而化之,市场上就是多头与空头两者在较量——斗智斗勇斗运气,细微地看,则是许许多多各打算盘却又大同小异的个人聚集成两大阵营,就如同蜜蜂附着于蜂窝之上,蚂蚁群居在蚁窝之中。以局外人的角度——尤其假设可以站在某一山头——来看市场中的人,确实就像那些小动物为了各自利益汲汲营营,来来又去去,只不过似乎比它们还更加没有组织性和节制罢了。可以大胆的说,每个人进入期市后在以自我为中心向市场这个客体索取(或谓争取)收益的意义上几乎没有啥差别,因此,投机千古此心同,于是可以将心比心,于是有了跟风心理,有了少数法则,也有了根据市场人气来判断预测行情走向的分析方法。
其实,不管是从期货合约设计是为套期保值的初衷来看,还是期货投资者买卖各种产品,其目标均是为了获得将来价值相对于现在价值的升值(至少是正面的稳定价值相对于负面的波动风险),或者说利差。这种旨在赚取利润的买卖交换形式与传统的现货交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属于商品经济的市场模式之一。商品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社会分工,这注定了期货市场客观上要为不同的参与者进行分工,如套保者、套利者、投机者,风险厌恶者转嫁风险同时提供机会,风险爱好者中又进行多空博弈争取赢利机会。同样求利的投资者却有着不同的分工、不同的做法以及不同的效果,选择错误或不当即须付出代价,而如果连自身需要定位及身处何位置都没有意识到,就更危险了。纯粹而迷茫地为利入市,就等同于盲目的赌博行为,充其量只能发挥出人类本能的本我与自我极限。若要想真正提高交易水平或层次,还需加入理性的道德、逻辑判断——即人性中的良知、所谓的“超我”,以克服本我和自我的不足。不管任何一个品种,任何一次交易机会,都应该是审慎思考,明确投资对象具备有升值可能的投资价值,才能出手。好比如周文王请姜太公,看好他能辅佐周朝得天下的价值,于是礼贤下士地从渭河之滨将其请回当军师,获益八百年。当今世界创投活跃,资本市场的投资热潮风靡全球,而其中不管是天使投资人还是大众投资者,最看重的其实不是项目而是核心团队这个人的要素。如果说产品(或服务)是实体经济,属于社会经济之“体”的话,那么人作为一种虚拟经济就是整个经济体系的“魂”。期货之相对于现货、期货市场之相对于现货市场,其本质价值所在亦如是。
--再论贪欲
“贪财乃万恶之根”(新约全书)。贪欲不但能滋生罪恶,也是人类大多数痛苦的根源。在期货交易过程中,但凡无法克服或控制自己贪欲的,都是很难取得好的成绩,而且一再的求而不得和亏损会不断挫伤交易者的内心,乃至引致更多负面的烦躁苦闷心理。亏损时不知适时止损,盈利时不知适时止盈,皆由无厌之贪心造成,这个我们在上一节里已有简单谈及,在此我们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及用量化分析的方法来思考期货交易的核心价值所在,并进一步落实在交易中控制人性劣根性的现实可能。凡事多用两面的思维来相佐证,有助于较为完整的“举类”和“见义”。天下之事,学之、洞之、为之,难者亦易矣,否则易者亦难矣,期货交易,亦复如是。若要将交易做好,就须对贪欲(包括自身与众人两个层面)洞若观火,然后再火中取栗。自人类历史最早的物物交换以来,凡是与交易有关的事情都会涉及到人与人的利益争夺,我国是最早进行研究协调处理自身欲求与人际交流问题的国家之一,并提出了推己及人的高层次理念。可以说,数千年来我国传统文化中各种关于修身养性之学、为人处世之道都是可以作为现代金融市场交易(博弈)技术的理论给养。其实,一旦格物致知,天地万物豁然,其理相通,其律相契,名之谓哲理学说,用之谓方法谋略;若用之于入世经商,则常有大成,如子贡、范蠡、吕不韦、沈万三等。他们都是在遵守传统道德原则下充分发挥商业技巧的成功典范,也完美地平衡了欲望满足与得道多助的供需两端。按边际效用理论的戈森定理,人们会分配各种物品使其满足欲望的边际效用相等,并且在满足旧欲望之后追求新享乐,这就可以解释物以稀为贵的“奇货可居”现象,以及人类螺旋式不断挖掘新的欲求平衡点的发展趋势。
关于欲望,东西方文化有不同的表达,但殊途同归。我国古代《吕氏春秋》中首提“六欲”的概念,指生、死、耳、目、口、鼻,基本与佛教中的六根所对应的“眼耳鼻舌身意”相差无几,描述的都是肉体的各种官能和生理需求。而西方则通过分析欲望所对应的人性中的本质需求,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及自我实现五种需要,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人本主义心理美学。交易过程中,人性欲望中各个层面的需求在众投资者当中得到了广泛而又多样化的体现,如有时候习惯于较轻易地获得某种程度的收益,出于生理或安全需要(或许是一种无意识的本能),也会导致更多的欲望要求;有时候则是自己都做不好,出于自尊需要或权利欲,却要严格要求他人的己所不欲却施之于人的贪欲。当然,也有不少能够推己及人、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优秀交易者,只不过他们的心理需要属于正面的欲求;然而这市场中绝没有无欲无求之人,因为那类人不会入世更不会入市。仔细看期货市场的暂时未取得成功的投资者,不管是横向的啥都想抓(广度),或者纵向的软土深掘似的不知满足(深度),都是未能正确摆正自身欲望层次的位置,且大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只停留、纠缠在较低层面的本能需求。另外,非与错的执着很明显的欲念,而还有一种相对隐形的,也即对是与好的执念,同样也是束缚理性思维、局限交易水平的贪欲变体。凡此种种,都须消除,通过自身的修养以提高人性的追求层次。
分享到:
青青翠竹,无非正道;郁郁黄花,尽是真情
wonyen重新编辑 2009/10/25 9:39:48
【
管理此帖
】【
给我留言
】【
回复
】
[作者]
wonyen
[头衔]站长 [经验]6019025 [等级]大主帅 [发帖]2789 [回帖]1777 [登陆]2388
[发表时间]2009/10/25 1:08:04 [1楼]
始终相信,贪欲只是人的一种动物性,虽然它在广义上确实也属于人性的一部分。人性大多数时候是体现为善良、勇敢或无私的,正如火种主要都是被用于积极、正面的效果,人类一向有足够的智慧来辅助人性进取之航向。自人类懂得钻木取火后,生熟不分的饥饿本能被代之以追求更美味更营养的熟食,火的功用从烹饪的火候到照明的火光再到推动机器运转产生的热能,而取火的途径也从地上的木柴到地下的煤炭到海底的原油再到空中天上、可再生而又更环保的新能源。金融市场也是商品经济的一种进化形式,既是人类物质文明的一个骄傲,也反过来丰富了人类社会内部广泛而密切的联系网络,间接促进了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期货这把“洋火”则点燃了现代金融市场期待未来的希望之灯,契合并呼应后工业时代人文主义的内在前进诉求, 衍生市场快速发展的这十年也是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十年。尽管人性中的欲望控制目标在现实中无法速成,但从本我到自我,再到超我,人格是可以不断趋于完善的,只要坚持遵守道德原则,致力于追求高层次的灵魂自由,必将能够闪烁着人性的光辉,稳扎稳打地在期货领域实现近乎传统文化中所描述“内圣外王”的最高理想。
--惰性也是一种可怕的本性
除了不当的贪欲,惰性也是期货交易无法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元凶。许多市场中的投资者经常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不一定只是交易行为错误,有时候不行动、不作为也是一种错误。如行情逆转时不执行保护头寸的动作,心怀侥幸苟且或者毫不知觉,这种姑息也可以理解为决策错误,然而进一步具体剖析,其实多数情况源自于惰性。前面我们提到过一种隐约的灵感,即如果没有马上行动就会落后于人的意识,这种意识可谓是惰性的天敌,它们是共同存在于人性深处的一对矛盾体。
我国目前期货市场还处于相对初级、粗放的发展阶段,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整体素质普遍不高,不少甚至简单将期市理解为赌市,道听途说、捕风捉影,或者一知半解、浅尝辄止,于是往往造成以讹传讹的负面传闻以及总体不理想的交易结果。认识的偏颇绝非仅因盲人摸象似的思维片面或立场有误,国人的赌性与国人的惰性在其中如同狼与狈,相互牵连、相互拖累,将投资者最终推向积弱积弊的颓败之势。可以说,这对孪生的罪恶种子助长了落后的土壤的一切。近数百年来,正是因为这种惰性,间接导致了国内经济、科技等领域在很长一段时间相对落后于西方,也加剧了当今社会不少人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幻想,以及金融市场诸多不当的投机心理。
中国期货市场虽然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基本与股市同时期,但国情与投资者显然很适合也很欢迎这种投机味道甚浓的金融工具,他们将原本设计为现货产业保值、套利的期货“炒”得投机味道十足,就如同本该作为企业融资渠道并给予投资者红利回报的证券市场被演变成庄家和散户博弈的对赌盘。个中根源,除了一些体制性因素外,也与国人的长期惰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影响,中国的商品经济与其前身传统自然经济之间的嬗变并不明显,特别是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近现代历史,令表面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并非诚惶诚恐的人们自发自觉自主的行为,不像西方经过一系列的宗教革新、文艺复兴以及政法革命(其核心皆人文主义)强烈表达控制本性、反抗权威乃至主宰世界的精神冲动和理性需求,进而较早也较彻底地进入自由、开放、独立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诚然,中华民族的勤劳美德世人皆知,但这与许多人的惰性并不矛盾,前者属于整个民族性的精神文化气质,而后者则属于历史性的伦理政治风气,或许,这也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之“合理存在”吧。
在这个现代商业社会中,行业和职能分工细致而明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或“天职”,在此基础上才有协作可言。所谓高效协作、按劳分配、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优胜劣汰的理想资源配置目标,应当是交给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的市场机制本身去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18世纪启蒙运动奠定的一句至理名言,伏尔泰还说了一句广为人知的“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生死面前更是人人平等,上天赋予每个人在这世上的生存权利,在这个意义上,世上所有众生都是平等而无优劣高下之分——尽管能力个性及在社会中的分工定位会有所不同——任何外在的条件、背景都不能成为自负或自卑的借口。物竞天择,人们都应该也必须在公平基础上进行各自努力争取,以谋求生活、工作环境的改善,乃至追求人生的幸福理想。在前面的章节里我们已分析过“天道酬勤”与投资收益的道理,其实,这看似简单的四个字包含着古人厚重的历史经验和深刻的人生智慧,它不仅适用于投资、交易领域,也同样适用于各行各业。
--追求人与自然的灵动交互感应
每个人的理性和感觉都来自于大自然的赐予,就如同人类的生命源头也是天地自然。无论各自都怀着怎样不同的动机进入期货市场,投资者首先具备了这份觉知,也就拥有了成功结局的一半胜算。佛法无多子,明镜本非台,觉悟是最重要的,不管是做任何事情。
我们要让人性之镜清晰而完整地将期货映射出来,除了尽量以正面的品德克服人性弱点之外,还需通过运动、动态地去感知和感应市场变化的微观过程。市场也是天地自然的一部分,其波动起伏同样有着永恒而固有的周期与规律,因此,所有参与到市场上交易的投资者,无论是追踪各种基本面供需变化,还是研究直接价格波动的技术形态,都只是属于标或形的层面,在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地趋近而未及感应自然律动的本或质;理想的交易境界,应该是心如止水,摒除一切闲思杂念、专注于心灵与自然的感应,以臻天人合一的境界,做到稳如泰山、动如脱兔,如此,方为至善。这也就是主客体合一的高峰体验,马斯洛的完美人性实现目标。
人与人之间需要情感、语言的沟通和交流,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也是同样的道理,自然也是人,人也是自然,不管市场内外,都是人性的存在,都应该获得人性化的对待。自然非是一个简单的名词或形容词,其所指包含着广泛的所有自生、自发、自变、自灭的存在状态。自然是具象,“规律”则是相应的抽象,因此,与其说人类能够“掌握”规律,毋宁说是“亲近”自然。
人类亲近自然、感应自然,都有其主观和客观的条件,可谓是该然也是自然的。自古以来,人类都十分重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或禅悟,或灵修,寻求生命个体与自然整体的理想平衡点,好比如我们练习瑜伽时进行冥想、呼吸的目标,即达到身心、精神与宇宙和谐统一的火候。
而这,也就是交易的最高境界。
§正信的力量
一颗种子从生根发芽,到长成参天大树,必须依赖土壤的滋养。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其相对相待性而非孤零零的存在,比如前行之力也需要与向后摩擦力相配合。人处世间,顶着天立着地,附着的对象必须正当,坚守正道才能亨通。
道是一种最初始、最自然的状态,原本一个道字就够了,后来才需要用正道二字来表达(无独有偶,“简化”后的现代文经常要用两个字才能表达古文一个字的意思,实在有意思)。上古时期,道不是挂在嘴边的一个言词,而是行于足下的状态,道就是人,人就是道,——后世慢慢分化出了“人道”和“非人道”,于是道衰落了之后才有德,德之后讲礼,礼后说仁,之后义、再后就是信。现代社会(佛家讲末法时代)虽然物质文明在进步,但精神文明却在退化,尤其是人文思想的质朴本真渐被遮掩,而将来终会螺旋式回归。
“黄离元吉,得中道也”,坚守正道即可获大吉大利。
--从哲学的角度反思金融
物极必反的道理,每个人似乎都明白,但却很少有人将其理解得足够深刻、并化为自觉的思维习惯。
反思,在哲学中最早由洛克提出,定义为心灵内部活动的知觉,虽然不尽完整,但从自我递进思辨的意义上已是首开先河。而我们孔夫子的高徒曾子“吾日三省吾身”,早已作为其为人处世、接人待物的觉悟和践行。正因为需要格物致知,所以必须懂得反思。
在市场中反思,则我们不仅是主体,也是客体,不但我们在争取收益的目标,同时我们本身也是作为一种市场目标而存在。尤其期市这样的“零和游戏”,每一个参与者都是其他人的目标对象,或者说竞争对手。从主格到宾格,这不只是一个言语区别或心理适应的问题,更是世界真实面貌和正确世界观的必然要求,所以特别需要换位思考,通过思维方式的变通去因应、周全市场的方方面面。
期货市场瞬息万变,很多时候一开始利多的信息会很快转化为利空,而很多貌似利空的传闻却实际上是利多。现代网络、电子技术发达,各种资讯渠道充斥并不断更新着大量的多样的信息,如何去有效甄别、利用这些信息,对于投资者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祸福相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古人讲反求诸己,用在市场上也是一样,市场也有其反身性,对于市场信息的解读应须正反面推敲,多角度假设推理。
整个金融市场各要素间纵横交错,系统内外不停运转、变化,而贯穿其中的灵魂或者核心即为资金的流动。流动性是金融领域乃至实体经济的深层次动力,每天发生的是各资金池的此消彼长,各资金体之间势能的增减转化。这种动能也属于大自然的力量,自然而然。
同样是火,也有分阳火、阴火。但不管阳线、阴线,价格波动的曲线都是内在资金流动的外部表现。无论金融工具如何衍生,无论多方力量还是空方力量,也无论看涨信息还是看跌信息,当事者的目光和行为都应不偏不倚,以契合市场公平、公正的客观规律。
--确立信仰、贯彻信念
火焰,是火这一物质的现象或表现形态,而一般的说法,又常将火焰简称为“火”。就好像人品二字,在日常表达中直接代之以“人”,期货(合约)价格则被简称为“期货”。它们两者之间是概念与物质、抽象与具象的关系,对它们的认识也就是意识清晰、理性,才能够将客观世界,尤其是未知的未来世界,理解、判断并处理正确。这种意识是在世界观中进一步明确可执行的准则和规范,也就是信仰的范畴。
信仰(faith),就是对事实(fact)或即将事实的一种确切、坚固的信心。狭义的信仰一般指宗教信仰崇敬,广义的信仰则包含对各种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信服和选择,是明确规定当为与不当为的行动指南。要将交易做好,也需正确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事实上,国内外较为优秀的交易者都有其信念和理念,甚至形成有独特魅力的投资哲学或投资艺术。
信仰是非常重要、非常神圣的一件事,它是将信念凝练至最高尚、最集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信仰就个体而言,是精神支柱,就整个民族而言,就是文化脊梁。期货的价值是一种人性预期的镜射,期货交易的理想境界则是人文关怀、大道至简。
一直很喜欢霹雳布袋戏里卧江子的一句话:成大事之前先确定自己的方针,确定自己的理念,才能贯彻自己的信念,以及树立面对艰难的坚定。期货市场作为一种高风险的投资领域,对于大众投资者而言注定是一条布满荆棘、充满挑战的艰涩之路,于是在千里之行伊始确立相当的觉悟,为日后坚持贯彻永往前行的信念就有着非常必要的意义。
--正信能够创造奇迹
心灵与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理论上和许多实践案例中都是可以最终克服一切困难,直至取得胜利。因此,内心的强大确实是最重要的,它甚至可以改变外在环境,乃至创造一个个达成目标的充分或必要条件。而要实现内心的强大,我们需要正确的信仰和信念,即正信。
正信,与迷信相对而言,至于如何分辨迷正、去迷取正,端看当局者之心了。佛教中用正见来确立正信,期货上或可用“正解”——正确解读市场信号、正确理解价格变化、正确解决交易策略——来构筑正信。不管正见或正解,只要抓准了价格运行的内在规律,市场就不复杂,盈利就可以期待。
正者,一止也,代表着平直地向一个方位走下去。正信,就是无偏见、无斜(邪)念,该如何做就如何做,行情涨就是涨、跌就是跌,头寸正确就留,达到止损条件就执行。做到这样理想的交易状态,依靠的正是阴阳和合、平衡中和之效。推之于他事亦然,倘若符合自然之道,统称都可以叫做坚守正道。
守正之功是明显的,也是终究、绝对会收获理想的成果的。相信自己,终将走出暂时的困境;相信规律,终将给予合理的回报。这种绝对和必然,既是合乎逻辑、可待见的,也是宇宙中最神奇、最不可思议的无形力量。
守正之心一片光明,这就是自谦、必胜的信念与力量。
§市场制胜的法宝是人性温情
《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市场中的芸芸众生虽都怀着相对理性的收益目标而来,却有着各自不同的本能的七情六欲,而共同浮沉于此期海浪波。但更戏剧性的是,投资者们你争我夺,在这场不停博弈、较劲的过程中,各自都是机心频出、各展神通,然而最终的结局却似乎都是宿命性的殊途同归:永远都是台上顶多偶尔更新的道具轮替。
在当今智慧经济时代,人们崇尚高新科技、理论知识,尤其重视并强调智慧的作用。这丝毫没有错,就如同资本本身也没有错,只是在忙着搞创新、玩模式的同时,也须尊重生命本质,关注人性温情,毕竟,这个经济社会、这片天地间,还是由我们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构筑而成的。
法律界有句名言,叫做“法律不外人情”,姑且不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借用这句话来套在市场上,或许我们也可以这么表达——市场不外人情。
--体察入微的人性良知
人们同处一个地球上、同在一片天空下,虽说水土人情有所差异,但地球就这么一个,以宇宙的视野来看地球上的人类,其实大家都呼吸着共同的空气,环境也都密切相关。地球村的说法绝不只是一个名词或口号,它反映的是真切的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普遍联系,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今年的血铅事件,起初由陕西凤翔数百名儿童血铅中毒引发,之后政府调查,整顿炼铅厂,导致国际铅价大涨,进而影响到金价和LME期铜,最终传导到国内的沪铜及黄金期货的强劲上扬。而这种见微知著的能力依然须源自于我们格物致知的思想。惟有真正以良善、温情的人性,才能及时感受到外部环境的细微变化,把握良机实现投资收益,乃至其他的胜利。
人性当中的良善与温情是与生俱来的道德观念,是每个人身上都会存在的天赋觉知。只不过经过后天的“知识”、阅历以及客观环境的影响,有些人会因为私欲膨胀而挤占了原本属于良知的空间,只要用心去挖掘,潜伏的良知一定会重新复原。一个人的人性温情缺失尚不可怕,但若是大范围的群体性良知沦丧,那便是整个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流失了。在金融领域,在期货市场,个体要将交易做好,就必须通过将心比心、体察入微,方能及时捕捉市场中的各种信号变化,因此,其良知觉醒程度决定其良机把握程度;对于大众而言,集体的人性温情会大大改善大家共同的投资氛围,以及整体获益的可能性,并促进整个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的综合文明向前发展。
如何回归人性良知、改变迷茫而浑浊的心灵,其实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就好像要回归大自然,只要能够抽空从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之间、从电脑网络的交易贸易之间抽身片刻,来到郊外、山上或海边,亲近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即属难得的身心释放与息心谛观。确实,“息”之一字最为关键,哪怕只是暂时的、一刹那的停息和静止,也能令我们获得内心的宁静,趋近心湖的澄澈。“谛观三教圣人书,息之一字最简直”,当万念平息、心如止水之际,天性中的善与真的一面就会汇聚、浮现,那一瞬间本我与超我没有区别,理性与温情没有界限,人格达到了完美的状态。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并非无动于衷、冷若冰霜的生硬无情,亦非藕断丝连般多情的优柔,而是惯看云卷云舒、潮起潮落的淡然,花开可喜、花谢不伤的达观。这,就是人性里最质朴的觉知与温情。真善美的理念众人皆易懂,重要是在行动与作为,真正做到用心若镜,应而不藏,真实、客观地映照出客观世界的一草一木、万事万物。拂拭纷尘,打开心窗,用慧眼看清一切真相,让一切返璞归真。
--除了沟通还是沟通
两人相从,三人成众。人类社会是有一个个不同的个人所组成,人性温情的落脚点还是在人与人的相处上。期货市场中的投资者要有体察入微的温情,也须彼此相互进行沟通与交流。正如人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期市交易者也不要为了交易而交易。或许,市场——交易所——是为“交易”而存在,但人,市场中的人绝非为了交易而存在、而变化。道理很容易明白,所有进来市场交易的人都是希望通过获利(或规避风险)以改善工作和生活质量,哪怕有纯粹享受交易乐趣的也是追求捕捉行情变动机会以获益的胜利感。不管是交易过程中,还是其他行业作业、学习或生活当中,个人不可能独立的存在,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协作、帮助,相互协作是支撑社会分工的基础和必要条件,相互帮助则是体现人类感情和人性温情的重要标志。人际相处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但不代表着难度很大,如前面所讲那样“用心”即可,互助、协作本是一件很自觉、很自然、很愉快的事。只不过,由于同属人性中的负面因素(劣根性)自私与贪婪对良善、觉知的侵蚀,令原本可以简单、和谐的人际关系变得渐渐复杂起来。
武侠小说或戏剧中经常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是非。所谓是非,本就是人们自己定的逻辑——立场不同、是非也不同,自身的逻辑导致的矛盾,恩怨情仇、痛苦纠葛,反过来又折腾了自身。境由心生,心外无物,一切的顺境与逆境都是、也都可以因思想而改变。比如期货市场,正信、觉知的投资者就会觉得这是良好的投资渠道,反之就谈虎色变、恶评如潮。期货的本质是人性,做期货其实也就是做人,然而很多人却还不一定明白,投资也需要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处理得当,能够得到更多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和探讨交流的对象,更可以开阔、清晰地领悟市场多空双方的变化;处理不当则不但没有这些助益,而且会将自己狭隘地困在自以为是的井底,甚至越陷越深。如何跳出自我束缚的窠臼、重建豁然开朗的新天地,其中关键者,便在于沟通。
沟通,之后再沟通。而且必须是真诚的沟通,有效地沟通。简单表达,这里的沟通二字特指正面的、带着“温情”的沟通。只有如此反复沟通,方能了解彼此:自己了解他人,也让他人了解自己,进而彼此尊重、合作。尊重自然,与万物沟通、和平相处,这种“天之经”、“地之义”的行为也就是克己复礼,合道合德。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因而能够孕化万物生机盎然。站在自我的立场难免私心自用,难以独善其身;站在共同的立场,目标即在人我双赢、众人多赢,行动上互通有无、携手互助,其乐融融、万物共赢。在我们可预期的将来,不管是金融投资领域取得的成绩,或者是其他任何实业方面的成功,所依赖的将不再是权钱勾结、巧取豪夺,或者见利忘义、投机倒把,而是真诚待人、得道多助。
地上觅食的蚂蚁永远不知道天上老鹰的飞翔高度,忙碌花间的蜂蝶也永远不知道海底有着像各色圣诞树的珊瑚。而人类,拥有着上天摘月、下海捞针的现代高科技条件,是要让天涯若比邻,还是要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要继续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还是要齐心协力、共创佳绩?相信大家心中都有答案。
青青翠竹,无非正道;郁郁黄花,尽是真情
wonyen 2009/10/27 0:00:44
【
管理此回复
】【
给我留言
】【
回复
】
共
1
条回复;
10
条/页;
1
/
1
第
页
应是正整数
↑到页首
您未登陆,发帖前请填写:用户名
*
密码
*
注册新用户
回复: [连载]期货可居(第六章)
排版
插入表情:
宋体
楷体
幼圆
黑体
隶书
华文行楷
方正舒体
Arial
Arial Black
Arial Narrow
Century Gothic
Comic Sans MS
#0000FF
#8A2BE2
#DEB887
#5F9EA0
#7FFF00
#000000
#D2691E
#FF7F50
#FF0000
#DC143C
#99ccff
字体颜色
#FFF8DC
#00FFFF
#EE82EE
#F5DEB3
#FFFFFF
#F5F5F5
#FFFF00
#9ACD32
使用帮助
内容
(8000字以内)
关闭窗口
[论坛列表]
小文诊所
创业经验
金融创新
家庭理财
居家旅行
国内资源
职业生活
配置应用
饮食文化
实盘记录
温情一刻
国外资源
法律频道
红旗社区
妇幼天地
商标标准
站务处理
蓝总看盘
奖励认证
开源软件
故障咨询
求助中心
公益活动
手机软件
网络经济
文史研究
期货专版
代理试用
网页制作
人才交流
分类广告
房产观澜
体育资讯
雅瑟风流
初学园地
美术贴图
股海风云
听风茶轩
管理学院
[今日热帖]
关于文逸
|
小文论坛
|
文逸博客
|
文逸金融
|
精华文章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WWW.WONYEN.NET
2003 - 2021
闽ICP备09016518号-16
闽公网安备 35020502000004号
本站最高 10508 人同时在线,发生时间 2005-5-17 5:09:15
文逸科技
制作维护